拔苗助长说的是宋国人,守株待兔说的还是宋国人,刻舟求剑的依然是宋国人,还有宋人资帽、重带自束、不龟手药等等,说的都是宋国人。为何宋国人在这些故事中都是以“愚人”的形象出现?宋国人愚吗?这一切还得要从宋国的君主宋襄公说起。
让国目夷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他希望由宋襄公继承王位,这符合嫡长子继承制度。桓公将宋襄公叫到病床前,让他做好继位的准备。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宋襄公却向父亲殷切地恳求,要把继承权交给兄长目夷(庶子)。他说: “目夷是我兄长,并且非常仁义,他比我更适合做国君,请立目夷为太子。”
桓公没有立即回答,而宋襄公则跑到目夷那里,告诉他这个消息,并请求他接受太子之位。然而,目夷坚持辞让,对宋襄公说: “能把国君之位让出,这岂不是最大的仁?我又如何能比得上。国君之位还是得要兹甫(宋襄公的名)来继承。”
宋襄公的举动似乎令目夷感到惊讶和困惑。为了躲避这种退让,目夷决定离开宋国,前往卫国。直到宋襄公继位后,目夷才回到宋国,并被任命为相。
前有伯夷叔齐让国美名传世,宋襄公之举岂不是大仁大义,世人应称道才是。真的吗?身在其位,而不谋其政,仁义与否放一边,无知愚蠢是真的。
为了国君之位,郑庄公弟弟共叔段,卫桓公的弟弟州吁,都不惜发动叛乱,前者失败,后者成功。为了名而置国与家不顾,宋襄公还真是仁义呀!要不楚国放弃进军,襄公仁义就真的成了毁家灭国之刀了。
图谋争霸齐桓公去世后,诸侯霸主的位置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联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
公元前641年,宋襄公扣押了滕宣公,并邀请曹、邾两国在曹南会盟。他还命邾文公将鄫国国君作为祭品押到睢水郊外祭祀,试图以此威胁东夷臣服。同年秋天,因为曹国不服气,宋襄公发兵包围了曹国。
同年冬,陈穆公邀请诸侯重修齐桓公之好,陈、蔡、楚、郑等国在齐国结盟。这样,在诸侯中形成了两大集团,楚、齐、郑、陈、蔡等国为一大集团,而图谋称霸的宋襄公一党只有卫、邾、曹、滑等几个小国。
公元前639年春天,宋襄公在鹿地首次会合诸侯,齐国和楚国国君相聚在一起。宋襄公以盟主自居,引起了齐、楚的不满。他未经齐、楚的同意就约定了当年秋天再次在盂地会合诸侯。
宋襄公的哥哥公子目夷劝他说: “小国争盟,祸也。” 。但宋襄公一意孤行。在前往盂地的路上,公子目夷又劝他要带上军队以防有变,但宋襄公表示已经与楚人约定过不带军队赴会。
约定之日,楚、陈、蔡、许、曹、郑等六国之君都来了,但楚国早有埋伏好的军队。宋襄公和楚成王因争夺霸主地位发生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挟持襄公向宋国国都发起进攻。直到同年冬季,诸侯在薄地会见时,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回国,楚军撤退。
宋襄公妄图与楚、晋等强国争霸主,真的是不知死、亡二字是如何写就的,霸主的黄粱美梦化成了泡影。
《老子》语: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有非分之想前,务必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宋襄公不掂量自己,也不掂量他人,迷之自信,难得。
宋楚泓水之战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在得知郑国要支持楚成王成为诸侯霸主后,视郑国为仇敌,为何要支持楚国而不是我?
于是,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此时的郑国扛不住宋国进攻,向楚国发出求救请求。楚国派遣大将成得臣率军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楚军攻进宋国,如此一来,即便胜了郑国也不值,只好从郑国撤退,宋楚的军队在泓水相遇。
楚军正在泓水边聚集,准备渡过泓水。子鱼对宋襄公说: “彼众我寡,其势甚锐,不如乘楚兵半渡泓水,令前部廖鸣春以铁骑冲之,楚必败矣。”襄公回答到: “君子不困人于厄! 吾乃堂堂之师,正欲待楚兵济岸,然后制胜,以服楚兵,岂可诡计而破敌乎?” 。
等到楚军渡过泓水,在岸边整列军队。子鱼又对宋襄公说: “楚兵虽济,然其他伍参差,锐气未振,速乘此一鼓而进,无有不克。”襄公却回到: “君子用兵,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不捕获年长的人),何必行诡计?”
而后宋楚军队交战,楚军假装逃回泓水对岸。宋军不顾子鱼喊出的“楚兵必诈,不可轻追。” ,结果楚军对着还在渡水的宋国军队发起了进攻,大批宋军葬身在泓水中。楚军用渡泓水,向最后的宋军发起进攻。宋襄公急忙打马逃跑,被楚军将领射中一箭,部将将其就走,楚军也未追击。
交战后的第二年,宋襄公死于境内的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宋国实力大减,成为那些大国争霸的附庸和工具。
要想成为霸主,就要把作为贵族精神的礼狠狠踩在脚下。可宋襄公却一边幻想,一边固守,真是徒增笑料。也只有如此,才能凭一己之力,把整个宋国人的智商拉低,成为后人快乐和智慧的肥料。
结语*语评宋襄公秉持“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如果活在西周,宋襄公的所做作为必定为世人所称颂。可惜他活在了春秋,一个开始把仁义踩在脚下的时代,让国何其无知,称霸何其愚昧,固守陈规何其迂腐蠢笨。
事实上,宋襄公并非是个智商低下之人,否则宋国也不会在他手里成为中等国家之首,生出了当霸主的幻想。但他坚持的“贵族精神”与时格格不入,不单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笑话,把宋国人变成了可以肆意嘲笑的对象。想来还真是有点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