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白居易,他为的人生很鲜明的划分了两个阶段。初期的白居易,是一位性格刚直,敢说话,能直言的官,不管是他在做地方官还是左拾遗的时候。那时候的乐天喜欢写诗针砭时弊,也频繁直言,上书皇帝。后期的白居易,经过江州司马的贬谪,变得““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佛道思想滋长。
白居易是中晚唐最杰出的诗人,他出生在河南新郑的一个小官僚家庭,那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但由此引发的藩镇割据却在各地上演,当然他的家乡就是藩镇割据的战场。
为躲避战乱,他从小被送到了安徽宿州符离,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小时候的白居易那可是个学霸,不仅天生聪明,人家还比谁都刻苦。比我优秀的人还在拼命努力,我努力还有什么用?白居易就是这样人设下别人家的孩子。读书读得口都生疮了,拿书都能拿出老茧来,背书背的头发也白了。这简直是我们现在学习的榜样。
凭着这股子劲头,白居易29岁的时候在中书侍郎考试下第四名及第,32岁与元稹一起出人秘书省校书郎。也开始了与基友元稹的挚友之旅。
35岁的时候白居易辞职校书郎,与元稹又去考试,又同时及第(所以说30多岁考大学、国考、考研究生也不算大),及第后白居易出任周至县尉(也就是周至公安局局长)。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写这首诗的时候,白居易因为吏治考试通过,在陕西周至做了县尉,县尉就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和城管局长,做的事维护治安,征收赋税的事。其实做个局长,可以坐在办公室喝茶,不必去田间地头,可是那时候的他对工作负责,深入基层,扎根一线,也自然明白了那时候百姓的苦难。这首通俗易懂的诗就是拿百姓的劳碌和痛苦和自己对比,多难能可贵。现在当官的应该多写写这样的作品。
在基层当了一年多的县尉后,白居易申请调回了中央,担任进士考官,后面又成了翰林学士。一年后(808年)又担任左拾遗。如此频繁调动岗位,本应是升职加薪的表现,可是白居易血气方刚,喜欢说大实话,得罪了其他权臣,后被贬谪江州司马。
这段时间,白居易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地雷。他左拾遗的时候,牛僧孺、李宗闵直言抨击朝政,得罪了宰相李吉甫,所以当时考官都被贬谪了。白居易上书,说考官不能因为此事贬谪,这就得罪了李吉甫和他的儿子李德裕。所以此后,白居易在牛李党争中一直被李德裕排挤。也是心疼白居易。
809年,元稹也是血气方刚的时候,他监察御史期间,大胆弹劾官吏,平反冤案,得罪了当朝老臣,他们将元稹调到外地,去东都洛阳的御史台当一把手了。这就远离了中央核心,当了个虚职。这年他奉命出使四川。
也就是在这一年,白居易和他的弟弟还有李杓直一起游玩,酒喝到开心的时候,白居易想起了自己同一届的基友元稹,就写下了这首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时间来到815年。这一年对于四位在朝当官的人来说,都是倒霉的一年。这四个人是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元稹(年龄排序)。
为什么说这四个人倒霉,犯太岁的一年?
一个个说:刘禹锡,他刚从呆了十年的外地回京,屁股没坐热,摊上事了,他写了一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