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这首诗出现在1987年版本的《倩女幽魂》中,是对聂小倩与宁采臣凄美爱情故事的描述。这部发行于香港鼎盛时期的影片风靡了整个亚洲,由徐克导演监制,程小东执导,曾拿下超过1800万港元的票房,位列当年票房榜的第15位。获得第24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造型设计,第七届金像奖的最佳美术指导和原创电影音乐等。
虽然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电影,但至今仍有不俗的影响力,豆瓣评分高达8.7分,更是有观众给出“张国荣之后再无宁采臣,王祖贤之后再无聂小倩”这样的评价,两人的出演几乎从此就定格了两人的形象,以至于在写这篇影评之前无意间和朋友谈论起后来的版本,印象大都模糊了。张国荣饰演的宁采臣在这一版中的角色定位被做了一点修改,从单一的书生形象转变为替人要债的书生,傻气固执,打破了人们对书生迂腐的既定观念,角色刻画更接地气。而他当时一身长衫加书生巾的打扮,被现在的影视剧争相模仿,仿佛大家对书生的印象还停留在当年那个闯进兰若寺的傻气固执但却正直的宁采臣身上。
而王祖贤饰演的聂小倩,简单的发髻加一身白衣的造型,连后来的神仙姐姐刘亦菲都难以超越,不是刘亦菲不够美,而是王祖贤的美太摄人心魄,剧中的那个穿衣镜头更是被奉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一个回眸便是风情万种,而由她饰演的聂小倩不仅堪称绝美而且区别于传统的女子形象。不再是完全依靠丈夫、依靠家庭的小女子,而是独立且富有思考的一个女性角色。在那个素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女子的一生似乎早已经被安排好,虽说剧中的姥姥并不能说是父母,但却是像父母一样可以约束、把控小倩的存在,尽管约束和控制这样的词并不适合于现代家庭关系的描述,但这是剧中两人关系的体现。
在剧中有很多小倩不满姥姥做法的体现,比如在姥姥吸人精气时,小倩把头侧向一边不愿看到这个场景。其次后来她不愿嫁给黑山老妖,又遇见了潇洒正直的宁采臣,正式开始叛离这个类似于家的存在。并且在故事的前期,聂小倩都是以一个保护者的形象出现,而男主角宁采臣是一个被保护者,虽然他也想充当保护者但一个新手怎么跟BOSS打,于是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聂小倩在护着宁采臣。这样的人物刻画打破了人们之前对文学作品中女性柔柔弱弱、优柔寡断的刻板印象。她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因此即使身边的人都满足于现状,依照现有的规则进行生活,她却不愿面对这样的生活。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得知要嫁给黑山老妖时,在旁人看来是羡慕也是嫉妒,因为在那时黑山老妖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但对于小倩而言是另一种禁锢,另一种枷锁。
除了两位主演的惊艳表现,这部剧中的其他角色也是活灵活现,深入人心。首先说说午马老师的燕赤霞,这位无论是资历还是实力比起两位主演来说都不遑多让,他所刻画的燕赤霞无疑也是成功的。剧中,燕赤霞因为“人的世界太复杂,难分是非”而选择退出江湖,隐居古刹,但人终究是人,如何能逃脱得了人性。而与新版的《倩女幽魂》不同,这一版的燕赤霞更像是一个人,更有人性。古天乐版的燕赤霞一出场便嫉恶如仇,不顾宁采臣的苦苦哀求对聂小倩痛下*手,先入为主地认为对妖魔鬼怪皆应斩草除根。而午马版的燕赤霞,在影片的开头对侠士苦口婆心地劝说,对待聂小倩这个女鬼的态度,甚至一些童心未泯的表现都体现出了这个角色的人性。说起人性,在影片中从聂小倩和她妹妹在姥姥面前争宠的情节看,即使是鬼也有人性的一面,纵观其他的角色,侠士和黑山老妖好色、官员贪财、姥姥也是因为想要巴结黑山老妖才会让小倩出嫁、姐妹对小倩的妒忌,其实都是人性。人能隐居,但人性是生而为人便无法剥离的一个东西。
抛开剧中演员的个人魅力不谈,这部剧应该是现在所说的氛围感的最好表现,没有大尺度的露肉场景但却将东方的性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宁采臣闯入兰若寺时不慎落水,聂小倩为了救他伸出玉足将他救起,在那个镜头中,裸露的脚踝以及上面的铃铛无不展现出一种隐秘的诱惑。在剧中这样的镜头还有很多,比如大家奉为经典的穿衣片段,更比如两段水中亲吻的片段,都是在隐秘中极尽缠绵辗转。
在这部影片中不能忽视的还有它的特效,不得不说一部三十几年前的电影,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做出的效果真的可以说是吊打现在的五毛特效。到现在回想起这部影片,那些恐怖情节仍然历历在目,可以说是童年回忆,但我相信也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吧。而现在的电影制作真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大部分的钱投资在流量上,制作上却扣扣嗖嗖,流量似乎是他们的财富密码,但能真正深入人心的永远都不是流量,而是好的作品。
这部剧到现在还被认为是经典的原因有很多,我认为更多的是演员、导演与参与制作人员的互相成就,好的作品需要细细打磨,才能做到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惊艳,每一幕都值得细细品味。
文/李鑫
编/肖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