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要点
一、 题型分布
选择题 20分;填空题 30分;判断题 10分;计算题 20/25分;简答题 20/15分
二、 每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 概述
1、什么是计算机组成
2、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的特点
(1)硬件由五大部份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软件以2#表示。(3)采用存储程序 所有的程序预先存放在存储器中,此为计算机高速自动的基础; 存储器采用一维线性结构; 指令采用串行执行方式。 控制流(指令流)驱动方式;
(4)非诺依曼体系结构计算机数据流计算机多核(芯)处理机的计算机
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1)从软、硬件组成角度划分层次结构
(2)从语言功能角度划分的层次结构虚拟机:通过软件配置扩充机器功能后,所形成的计算机,实际硬件并不具备相应语言的功能。
第二章 数据表示
1、各种码制间的转换及定点小数和定点整数的表示范围
(1)原码:计算规则:最高位表示符号位;其余有效值部分以2#的绝对值表示。如:( 0.1011)原=0.1011; (-0.1001)原=1.1001( 1011)原 = 01011; (-1001)原 =11001 注意:在书面表示中须写出小数点,实际上在计算机中并不表示和存储小数点。原码的数学定义若定点小数原码序列为X0.X1X2...Xn共n 1位数,则: X原=X 当 1 >X≥0 X原=1-X=1 |x| 当 0≥X>-1若定点整数原码序列为X0X1X2...Xn共n 1位数,则: X原=X 当 2n >X≥0 X原=2n-X=2n |x| 当 0≥X>-2n说明:在各种码制(包括原码)的表示中需注意表示位数的约定,即不同的位数表示结果不同,如:以5位表示,则(-0.1011)原=1.1011以8位表示,则(-0.1011)原=1.10110000的原码有二种表示方式: 小数:( 0.0000)原=0.0000,(-0.0000)原=1.0000 整数:( 00000)原 =00000, (-00000)原=10000符号位不是数值的一部分,不能直接参与运算,需单独处理。约定数据位数的目的是约定数据的表示范围,即: 小数:-1 < X < 1 整数:-2n < X < 2n(2)反码:计算规则:正数的反码与原码同;负数的反码是原码除最高位(符号位)外,各位求反。如:正数:( 0.1011)原=( 0.1011)反=0.1011; 负数:(-0.1001)原=1.1001,则(-0.1001)反=1.0110反码的数学定义若定点小数反码序列为X0.X1X2...Xn共n 1位数,则: X反=X 当 1 >X≥0 X反=(2-2-n) X 当 0≥X>-1若定点整数反码序列为X0X1X2...Xn共n 1位数,则: X反=X 当 2n >X≥0 X反=( 2n -1) X 当 0≥X>- 2n(3)补码:计算规则:正数的补码与原码同;负数的补码是反码的最低加1。如:正数: ( 0.1011)原=( 0.1011)反=( 0.1011)补=0.1011; 负数: (-0.1001)原=1.1001 (-0.1001)反=1.0110 (-0.1001)补=1.0111数学定义 (X)补=M X (MOD M) 其中:M表示模,即容器的最大容量。若定点小数补码序列为X0.X1X2...Xn共n 1位数,则 M=2;若定点整数补码序列为X0X1X2...Xn共n 1位数,则 M= 2n 1
2、为什么计算机中数值类型的数据以补码表示
补码的符号位是数值的一部分,可以参与运算。0的补码表示具有唯一性。补码的表示范围比原码、反码大。
3、常见寻址方式的特点
(1)寻址方式:获得指令或操作数的方式。(2)指令寻址:由程序计数提供即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3)操作数寻址:与具体的寻址方式有关。操作数寻址方式应说明是源操作数还是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4、采用多种寻址方式的目的(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的灵活性。
5、如何减少指令中地址数的方法
采用隐地址(隐含约定)可以简化指令地址结构,即减少指令中的显地址数。
6、外设的编址方式(在任何一种方式每个外设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
(1)I/O与主存统一编址,即I/O是看作是主存的延伸。(2)I/O与主存单独编址: I/O编址到设备级,即一个I/O只有一个地址。 I/O编址到寄存级,即一个I/O有多个地址。
7、指令系统优化的趋势(CISC、RISC)
(1)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从编程角度出发,希望指令系统中包含的指令尽可能多,每条指令中的操作信息尽可能多。该类指令系统一般包含300-500指令。为提高机器效率,采用了向量化、超标量、超长指令字等技术。(2)指令系统的发展趋势早期:面向用户编程,采用CISC技术现代:面向系统、向高级语言靠近,采用RISC技术(3)实际上CISC和RISC均是当前的发展(优化)趋势
第三章 存储器
1、 存储器的按工作原理和存取方式的分类
(1)物理原理分类:A、磁芯 B、半导体存储器C、磁表面存储器D、光盘存储器E、其它存储器
(2)存取方式的划分:A、随机存取存储器(RAM)B、只读存储器(ROM)C、顺序存取存储器(SAM)D直接存取存储器(DAM)
2、 存储器的三级层次结构及各层次的功能
(1)主存:基本要求:随机访问、工作速度快、具有一定容量;
功能:存放当前执行的指令和数据。
(2)外存:基本要求:容量大、成本低、一定的速度
功能:长期保存数据;作为主存的外援存储器。
外存也可采用多级存储结构。
(3)Cache:基本要求:速度足够快、一定容量
功能:CPU与主存的缓冲,匹配主存与cpu的速度。
内容:是当前主存中最活跃数据的副本。
内容形成的依据:
程序局部性原理:时间和空间局部性。
3、 静态与动态存储器间的区别、动态存储器为什么还需要刷新及刷新有分类
(1)根据信息表示方式分为:动态存储器(DRAM):以电容中的电荷表示信息,需动态刷新;静态存储器(SRAM):以双稳态信息。
(2)需动态刷新:因为动态存储器是依靠电容上的存储电荷暂存信息,而电容上存储的电荷会逐渐减变弱所以需要刷新。
(3)刷新的分类:A、集中刷新B、分散刷新C、异步刷新。
4、 校验码:奇偶、循环校验码(CRC)计算
(1) 奇/偶校验:
奇/偶校验:使校验码中“1”的个数和为奇/偶数,主要用于主存校验。 例:有效信息:01101011,则 奇校验码:011010110 偶校验码:011010111(2)循环校验码
A、编码原理: 现假设有: 有效信息:M ; 除数G(生成多项式) 有: M/G=Q R/G 此时,可选择R作为校验位,则MR即为校验码。B、校验原理: (M-R)/G=Q 0/G 说明:以接收到的校验码除以约定的除数,若余数为0,则可认为接收到的数据是正确的。例:有效信息1101,生成多项式样1011,求循环校验码解: 有效信息1101(k=4),即M(x)=x3 x2 x0 生成多项式1011(r 1=4,即r=3),即G(x)=x3 x1 x0 M(x)·x3=x6 x5 x3,即1101000(对1101左移三位) M(x)·x3/G(x)=1101000/1011=1111 001/1011 即1010的CRC是:1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