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礼人员从远端登车,到安检点,然后再到看台落座,有一个固定时间。人员怎么进场怎么出场?走哪条路线?记者了解到,这些都是算出来起的。
北京理工大学的专家团队利用仿真技术开发实景模拟系统。场景是1:1实景还原,在观礼台服务指挥部集结疏散部提供的集结疏散方案基础上,对指挥部的方案进行一种模拟推演。
仿真系统街道模拟图
在系统中的三维场景里,把路线规划出来,按照一般人行走的路线进行模拟,推演这个方案能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
“人在安检点下车之后会有一个拥挤度。从安检点到看台上,人员在行走的过程中,会不会被一些其他事物干扰,这样时间上能不能达到要求,系统能进行模拟。” 观礼台服务指挥部工作人员赵磊表示,如果达不到要求,系统会给出一个合理化的建议。“主要的目的就是可以直观地完成推演过程,检验这个方案是不是可行。”
一趟地铁可以乘坐800到1000人,到达核心区域后,以观礼人员行进速度为1.2米/秒到1.8米/秒进行模拟,从安检区到落座,需要考虑到有老人、小孩步行的速度要稍微慢一些,成年人步速则会快一些。
同时,对每个安检口也进行模拟推演。曾设定为一小时安检250人,但是这个数无法满足要求。“又改成一个小时安检300人,现在模拟的速度是就是每个安检门一小时检300人。”
“现场有17个区域,因为观礼人员是分批次到达,随着时间的推进,到某一个时间点,比如7点应该落座多少人,系统会计算出一个数据,叫做理想数据。在活动当天,我们也会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观察到实际的落座率。这样实际落座率和理想落座率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差距过大就得采取相应措施。倒推回去,看是不是安检点堵了,是不是集结点人没到。”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吴玉峰打开国庆70周年观礼台服务仿真系统,其中的观礼台现场入座率页面中,每个观礼台都标有三个数据:座位数、入座人数、入座率。当计时开始后,入座率和入座人数开始增加。这个模拟数据,和活动当天的实际数据对比,就能知道当天是不是真的能按照预计好的时间去完成。
仿真系统模拟人员进场
吴玉峰所在的数字表演与仿真系统实验室还对整个观礼过程服务,例如对饮水、上厕所、突发情况等进行了计算。从人员开始集结,到观礼人员疏散完,做了一套全流程的方案。“从年初就启动这个事了,我们实验室也承接过国庆60周年的仿真系统,今年接到观礼台指挥部任务的传达,因为本次活动涉及观礼人员比较多,涉及的集结点也比较复杂,怎么快速有效保证这几万人在规定的时间点落座完成,这如果全部靠人去演练是不现实的,必须借助仿真系统。我们系统整个是三维的,道路模型,建筑尺寸,这些东西都是1:1还原。通过实验室积累了十几年的特有仿真技术,包括大规模人群的算法,能在道路和广场周围提前去进行规划和计算。因为指挥部的方案也在调整,我们也在跟着变。四万人的时候落座完是两小时,四万余人怎么在两小时十分钟也能落座完,路径就会发生变化,我们是在找一个最优的方案去规划这几万人,怎么走最省时,以及配套设施的策略,从哪个门进多少车,一系列沿途的做法,我们给一个比较可靠的数据参考,指挥部再根据这个去调整。”
据悉,北京理工大学数字表演与仿真系统实验室集结疏散组共有20余人对接观礼台相关工作。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谢宇航
监制:王军华
编辑:杨萌
流程编辑:洪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