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召开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为国内的通航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会议传出的讯息显示,到2015年,中国将开放低空管制,允许私人飞机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不必得到军方的批准。
这也意味着,国内的通用航空公司,即将迎来通航“开放元年”。与此同时,他们也将面临近两万飞行员缺口的窘境。巨大的市场需求、接近100%的就业率,加上优厚的薪水,使得通航飞行员,在2015年,真正成为了“金饭碗”。现代快报记者 王颖菲/文 李雨泽/摄
高不可攀的飞行员,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年27岁的丹阳男生小夏,如今已是机长级的直升机飞行员。这距离他开始学习飞行,不过3年。
小夏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从南航毕业后,先去了上海某航空公司修理飞机,但没几个月就回来了。“我总有点‘心系蓝天’的感觉。”
父母并不同意小夏学飞机的决定,高额的投入,让他们更觉得儿子“不安分”。但3年后,当在若尔通用航空发展集团(以下简称“若航”)工作、每月拿着3万底薪的儿子提出,打算过几年给二老换套房时,他们由衷地感到欣慰。
在若航,像小夏这样的从学员到员工的例子还有很多。“学员里确实不乏有钱的私企老板,但更多的是家庭主妇、高中毕业生、医生等普通人群,他们不是来‘玩玩’,而是奔着这份工作来的。”若航主席吕勇说。
他算了一笔账。学出一个直升机商业执照,最快8个月,以98万元的全额付款学习,拿到商照后,每月的底薪就能达到15000元,达到副机长是25000元,机长30000元,教员机长35000元,每月300小时之外的驾驶时间,按照不同工作项目,将按300-800元/小时支付,对于一个成熟驾驶员来说,年薪平均可到达60万。此外,考虑到对普通人家来说,学费支出太过昂贵,因此若航在去年又推出了“半价学员”,只交50万也可参加飞行商照培训,学成商照后保底工资为7500元/月,升任机长后保底工资为15000元/月,约3年可以回本。
26岁小左正受益于“半价学员”政策。这个从南艺毕业的兰州小伙,放下自己交响乐团的工作,将大部分时间投入了直升飞机。为此,他的父母拿出了为他娶媳妇买房的首付。等到学成,小左将留在若航。“我相信,这对他们来说是正确的长线投资。”
当飞行员,这个过去看来高不可攀的职业,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开放元年”遇上了飞行员“荒”
而这些学员,如今也赶上了“好时候”。
去年11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将自2015年全面开放低空管制,允许私人飞机使用1000米以下空域,不必得到军方的批准。
民航总局表示,这意味着,到2035年,中国需要培养约50万名飞行员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现在中国通航飞行员仅有千人左右。
实际上,早在2010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就曾联合发文推进低空领域改革,提出2015年开放大部分空域,2020年低空空域全面开放。
因此,这一年,通用航空作为一个崭新的发展领域,迎来了成千上万的资金,以及各方面的人才。
这的确是块很大的蛋糕。
业内专家曾预测,到2020年,通用航空市场需求总量约为一万架(其中20%为公务机,30%为直升机,50%为轻型固定翼飞机),需求容量将达1500亿人民币,其自身及带动的产业将形成1.5万亿以上的市场容量。
但是,让很多投资者没有料想到的是,运营资质的获取、航线的审批,以及消费人群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
据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员通用航空室主任张兵披露,在2012年统计的94家有规模的通航企业中,54家亏损,亏损企业逾半数,亏损额达4.6亿元。
“每个通航企业,都需要8-10年的‘蛰伏期’。”今年41岁的若航主席吕勇说。早在2003年,他就开始涉足通航产业。“我们不做,就没人可以做了。”这是他当年的初衷。
“躺着挣钱”前,他经历了11年“忐忑”
若航主席吕勇对比了一组数据,到目前为止,美国约有25万架通航飞机,5500个通航机场,而在中国,只有约有1670架通航飞机,以及30多个通航机场。
不同于很多人,吕勇没有急着买直升机做商业运作,因为他意识到,制约国内通航发展的最核心问题是:90%的通用航空公司都是只拥有航空器,却没有自己的飞行基地。因此,他决定先建机场,“筑巢引凤”。“以后,飞机会越来越多,每架飞机都会产生相应的停放费、加油费、航管服务费等等。”
但在“躺着挣钱”之前,他也经历了11年的“忐忑”与“挣扎”。
考虑到飞行对城市影响较大,他选取了距离市区较远的一处高地——老山,开始筹建直升机场。那时,他面对的还是一片荒地。
“审批下的150亩规划土地中,有近90亩是由宁淮高速公路老山隧道挖出来的渣土堆成的。”
在这片渣土堆上、踩着三四米宽的野路,吕勇顶着旁人“傻子”的嘲笑,经过空军、民航、以及地方省、市、政府等30多个部门的各项审批、规划,愣是填出了一个通用航空开放机场。这也成为全国第一个民营直升机专用机场。而如今,除了南京的机场,他们还拥有了苏州这个亚洲最好的直升机专用机场,目前另有绍兴、大理等4座机场正在建设中。
此外,当年一栋被他称为“破破烂烂”的办公楼,在通过2003年到2012年的一系列复杂审批后,如今已经焕然一新,变成了一栋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飞行指挥大楼,周围还环绕了47栋其他航空公司总部的驻场办公楼、1栋业务楼,以及1栋飞行员公寓。
只有吕勇自己才知道,这个在别人看来“成功且励志”的过程,有多艰难。他用“忐忑”和“疲惫”两个词,形容自己这11年来走过的路,“没人知道未来在哪里,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我也许终将倒下,但至少现在还没有”
自从家人去了国外后,吕勇卖掉了自己位于市中心的房子,把家安在了办公室,这个别人眼中“玩飞机的有钱人”,最困难的时候,一个月只给自己发了几千元的工资。
经历了11年的坚忍和沉淀,今年,吕勇蓄势待发。
自从去年9月,拥有5台直升机的苏州机场开放以来,他就感受到了变化。“开放报名3个月,我们已经收了30多个学员,收益达到2000多万。”南京机场虽然只有一架直升机,但至今也收到了15人报名。其中最多的来自上海,其次是苏州,然后是南京。
此外,随着2015“开放元年”的到来,更多企业开始参与筹建属于自己的通用航空企业,南京市人民政府也出台了通航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若航位于老山的40多栋航空总部办公楼也将变得越来越热闹,并迎来他们新的“主人”,到今年1月底,金鹰航空、乔治飞机制造等公司将陆续进驻。
“你说我是‘先驱’,还是‘先烈’?”这是8年前,现代快报记者见到吕勇时,他的一番自嘲。如今,这个饱经风雨、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男人面对这句话,依旧犹豫,但他的语气里,多了些自信。“我不敢给自己定性,”他说,“我也许终会倒下,但至少,现在还没有。”
(原标题:学飞行才3年,丹阳小伙一年底薪3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