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抗日影视剧中,大佐这个名字经常出现,不过也仅限于日本,因为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这样的称号,在其他国家的军衔制度中,大部分都是士官、尉官、校官以及将官这四个级别,虽然分类不同,但大体上还是这样的划分。
二战日军
因此对于这种日本特有的大佐军衔,很多人以为是一种介于尉官和将官之间的军衔,的确可以这么理解,但大佐不能直接划分为校级将领,因为它还存在其他的特殊性。
日本军衔的发展要说军衔制度,还得从15世纪的欧洲开始说起,当年的欧洲已经采用军衔代替官衔的制度了,比如意大利和法国等国,这是军衔制度的第一次发展阶段,而且军衔本身就代表了军官的职务,还没有连长、团长的说法,上尉就是上尉,这在当时属于连级指挥官。
日本陆军军衔式样
到了后来,因为很多因为战功晋升的非贵族军官因为没有贵族的爵位,无法证明其社会地位,因此非贵族军官需要设置一种和军队职位相对应的称号,最终形成了职务和军衔两种体系,代表军队的职务名称变成军队中等级高低的称谓,这时候的上尉就变成连长了,上尉代表军衔,连长代表职务,开始在各国流行起来。
搞饭的日军
随着欧洲军衔制度的扩散,日本在“黑船事件”后,被迫打开国门,在接触西方军队后,开始模仿西方建立了自己近代化的军队,而军衔也被应用于日本近代化军队,到了二战时期,日本军衔制度已经得到了完善,分为大元帅、将官、佐官、尉官、士官以及普通士兵等划分,其中大元帅属于天皇的军衔,其他人是无法得到的,因此大家看到的只有将官、佐官、尉官、士官这些级别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