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动工具的诞生就是从电钻产品开始的——1895年,德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直流电钻,这台电钻重量14公斤,外壳用铸铁制成,只能在钢板上钻4毫米的孔。随后出现了三相工频(50Hz)电钻,但电动机转速没能突破3000r/min。
1914 年,出现了单相串激电动机驱动的电钻,电动机转速达10000r/min以上。
1927年,出现了供电频率为150~200Hz的中频电钻,它既具有单相串激电动机转速高的优点,又具有三相工频电动机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但因需用中频电流供电,使用受到限制。
60年代,出现了用镍镉电池作电源的无电源线的电池式电钻。到70年代中后期,因电池价格降低,充电时间也缩短,这种电钻在欧美、日本得到广泛使用。
电钻最初用铸铁作外壳,后改用铝合金作外壳。60年代,热塑性工程塑料在电钻上获得应用,并实现了电钻的双重绝缘。
60年代还出现了电子调速电钻。这种电钻利用晶闸管等元件组成电子线路,以开关揿钮被揿入的深度不同来调节转速,从而使电钻在使用时能按被加工对象的不同(如材料不同、钻孔直径大小等),选择不同的转速。
据历年行业资料,全世界每年消耗的大量电动工具,有80%是由中国工厂(包括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生产并组织出口的。据业内人士分析,其余20%由国外电动工具企业生产的电动工具(基本上是专业工具),有许多零部件也是中国企业生产并出口的。 “电钻类”产品,是电动工具中的常规产品,但却是需求量最大的电动工具大类产品。在中国电动工具的生产与销售总量中约占35%。
中国电动工具行业是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的行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全行业每年生产的电动工具,有85~90%是供外贸出口的。其中“电钻”类产品的外贸出口数量在中国电动工具出口总量中的平均占有率37.22%。
2000年,中国出口 “电钻”类产品3313.27万台 2001年,中国出口 “电钻”类产品有3512.52万台
2002年,中国出口 “电钻”产品有4789 .62万台 2003年,中国出口 “电钻”类产品有5974.78万台 2004年,中国出口 “电钻”类产品就有6481.02万台
2005年,中国出口电钻产品6316.66万台。 2005年中国“电钻”类产品的外贸出口数量下降,主要原因由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因此企业控制了出口数量,从而引起出口数量小幅下降。另一个原因是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了电链锯,其它电锯等卖价较高产品的营销。
图文综合自网络,以传播知识为主旨,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