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说话了,可是有些字发音不清楚,比如“吃饭”总是说成“七饭”,哥哥叫成“guoguo”,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从牙牙学语开始,慢慢积累词汇,再通过不断地模仿和练习发音,才能发展到出口成章、对答如流的程度。很多宝宝到了2~3岁时,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但是还无法灵活掌握发音时舌头摆放的位置,同时语言组织能力又尚未完善,就很容易出现“大舌头”的现象。比如把“狗”说成“斗”,“飞”说成“灰”,“桌”发成“多”等。
研究表明,孩子在学语言的过程中,最早学会发唇音,如“p” “b”,以及舌根音,如“g” “k”;
而舌尖前音(“z” “c” “s”)及舌尖后音(“zh” “ch” “sh”)的发音能力发育得较晚,通常要到孩子4岁~5岁时才能完全发育完善。
因此,宝宝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出现某些音节发音不清,多数是生理现象,可以通过后天的模仿和学习逐步纠正。但是,并非所有的发音问题都属于生理现象,某些环境因素和躯体疾病同样也可以引起孩子发音不清,后者引起的发音问题往往程度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久,是需要家长带孩子就医诊治的。
其实,宝宝学话时发音不准很普遍,这是因为宝宝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发“吃”、“狮”的音时,舌向上卷,呈勺状,有种悬空感,而小宝宝不会做这种动作,就把舌头放平了。等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良好时,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宝宝辅食吃得过细,口腔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那这个阶段,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1.不要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在宝宝吐字不清的情况下,爸爸妈妈们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和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发音就逐渐正确。
2.和宝宝说话时发音要清楚,放慢说话的速度。
3.不要不停地纠正,宝宝学话阶段,如果不断地纠正,会让宝宝感受到压力,反而不愿说话了。
4.经常鼓励宝宝,当他说得清楚些的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词,也要及时表扬。
5.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