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决定着现阶段数学学习的成功,也将为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我们和你分享在1年级小学数学的家庭辅导中,哪些习惯有助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这些习惯又该如何培养。
读题三遍,认真理解题目要求
第一遍:看清每一个字
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家长领读一句,孩子跟着读一句。
这个过程是孩子们看清每一个字的过程,所以可以较慢或者断开读。
孩子们经常看着字读,就会慢慢认识这些字,一段时间以后就可以先让孩子们自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家长教一下。
第二遍:说题意,找关键字
如果发现孩子读完一遍以后没有理解正确或者理解不全面,不要急着给孩子解释,再让孩子读一遍,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题目给出的要求。
如果孩子经过几遍读题还是不能理解正确,家长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分析:
①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怎么做?
例如:“把同样高的涂上相同的颜色。”
提问:做什么?(涂色);
把谁涂上颜色?(同样高的);
涂什么颜色?(相同的颜色)。
孩子正确理解题意后让他选出关键字词勾画出来,帮助自己加深理解和记忆。
第三遍:加深记忆,开始做题
独立解决,自己检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理解了题意以后,让孩子自己答题。
2.答完题后,自己对照题目要求进行检查。
检查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都有一个原则:不能只看答案,而是要再看题目要求,对照题目要求检查过程、最后才是答案。
如果是填空题,最基本的诀窍是读一读看是否通顺;是计算题一定要再算一下……。家长可以根据题目的类型指导孩子相应的检查方法。
孩子自己检查以后再邀请家长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家长根据错误情况教给他改错的方法:
A类:粗心的错误
孩子如果自己发现并改正了,就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A,表示这类错误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完全可以自己改正,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再粗心。
B类:方法、知识错误
孩子自己不知道为什么错,家长可以给他提示。
孩子根据提示作出来以后让他在这道题的序号下面写一个B,表示这类问题自己还有一些困难,是自己的薄弱点,需要以后多思考、多练习。
C类:无法理解的问题。
有些错误家长提示方法以后都不能解决,必须家长讲解方法、过程,帮着孩子做出来的,这类问题请在序号下面写一个C,表示这是孩子的难点,提醒孩子在老师讲解类似问题的时候注意听。
这些A、B、C符号的标注,其实就是孩子对自己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帮助孩子找到发生错误的根源,同时帮助孩子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这个习惯养成以后,孩子在高段的学习中便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
有错必改,错误不过夜
每次做作业之前,先将前面没改的错题改正后再开始做新的作业。
有些在学校里做的课堂作业如果孩子没来得及在学校里改,那么回家后也应该拿出来当天改正。
家长可以提醒孩子每天把各项作业拿出来看看是否有错没改。
错题就是背在孩子身上的包袱,只有将它拿掉,才能为第二天的学习扫清障碍,帮助孩子轻松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否则,这些没解决的错误又会导致第二天新课学起来困难,压在他身上的包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重,最后将会导致孩子学习吃力,厌学。
记录作业所用的时间
时间写在每次作业的后面,例如做练习册第9、10页,就把时间写在第10页最后,不要写在家庭作业的记录本上。
同时为了追求速度,孩子会有时间意识,从而寻找解决问题有效、简便、快捷的方法,对培养孩子优秀的思维品质很有帮助。
建议可以买一个时钟,让孩子慢慢学着认钟表,自己记录时间。
钟表的认识本身就是一年级的难点,这样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习钟表知识。专注、高效的作业习惯,在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中会有很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糖糖网”,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End-
本期互动
对于1年级的孩子数学作业你有什么小妙招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大山老师微信
培养能独立思考、热爱生活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