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反馈自家孩子一二年级,孩子成绩良好甚至还有点小优秀。谁成想,上了三年级以后在写作上出现很大的问题,从看图写话过度到小篇幅的作文,结果竟然可以称之为惨不忍睹,要么整篇都是流水账,要么胡编乱凑驴头不对马嘴,还时不时的出现几个错别字,上了辅导班,效果也并不好,老师无奈,家长焦虑。
为什么到了三四年级,你家的孩子就不会写作文了?
要想孩子把作文写好,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写作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下面列出了孩子作文写不好的几大原因,我们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格式、标点问题二年级口语交际或者看图说话只需要学生用一段前后通顺、语意连贯的话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即可。但是到了三年级写的就是正式的作文了,格式要求比较严格,占格、标点符号等需要严格把控。
如果孩子作文存在这样的问题,下面这两个有关作文格式、标点符号的顺口溜,会为孩子带来帮助。
词汇量匮乏,写不出内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一个孩子在写作时,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句恰当的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写作就会“卡壳”。所以要想写好作文,语言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
而积累语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阅读。只有书读的多,且掌握到读书的方法,语言就会有文采、不会记流水账,写作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比如:阅读《桂林山水》这篇文章时,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到描写江水的一些词汇,如“清”、“绿”、“静”等,还可以积累到排比的写作手法,更可以积累到山水游记的写作风格和情感特色。
父母应该放下手机,每天花半小时与孩子一起阅读,然后和孩子交流彼此的读书感想,遇到好词和好句,成语和名言都可以摘录,也可以在看完后写一下读后感。
写作没灵感,感觉没东西可写有些孩子只会仿照作文书上的套路写,写来写去还是那几件事,完全没有新意,写作又怎么能的高分呢?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这就需要家长多带孩子去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多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在生活中学习。除了要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
可以尝试在周末安排户外活动,爬山或游乐园,周末非常适合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疯狂,让他们全心全意放松。长假,旅行更多,去一些着名和有意义的景点,只是不要强迫他们写,让他们用心去感受,慢慢引导他们或描述自己的样本。给他们一个学习的参考。
孩子很爱看书,但是作文就是写不好有的孩子其实挺爱看书的,每天写完作业都会抽出来一两个小时阅读,家里也买了好多书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孩子看过这么多书,一到写作文,就是写不出内容来。
首先,家长要注意,孩子是看书,还是看热闹。
有些孩子看书其实就是在看故事,只要好玩的就喜欢看,小学低年级毕竟词汇量没那么大,爱看带图画的书。
看漫画书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看电视,这种以图像为刺激信号,不需要孩子任何努力就可以直接接受。
而真正的阅读是读字,文字是一种语言符号,可以刺激语言中枢的发展,从而让孩子以后对这种文字语言符号的运用就熟练了。
其次,阅读不积累,一样写不出好作文。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比如,有的孩子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畅通了吗?
还有最后一点也是非常的重要——写日记为什么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孩子们写日记,有家长说,孩子字都不认识几个,能写出来什么?其实,这种想法就错了,写日记的真正目的是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是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
所以,如果孩子正在读一二年级,一定要让他们养成这些习惯,才不至于到了三年级让作文成为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