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不要只是盯着某个兴趣班,或者其他孩子上的兴趣班,多思考现在给予孩子的体验可以如何帮助他们构建“人之为人”的那些品质,这些才是最关键的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那么对我来说就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做选择,以及帮助孩子积累“做成”的信心。
3岁前被打开过可能性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一定是有好多好多兴趣班都想去上的。这时,千万不要喜出望外马上都一一报名,也不要总是打击,而是花时间去聆听孩子想去的原因,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情况,评估这些兴趣班的特点,带着孩子一起做选择。
这个过程中,我们在教孩子一个一辈子的技能,“不是其他人都做了,我们就要做。即使最终我们的选择和其他人一样,但是我们自己清楚,我的选择动机是从自己出发的”。
当一个孩子越来越多地体会到“如何”做“我的”决定,他长大后就会更加清晰去发现内心的热爱,而不被滚滚大流推着走。
作出选择后,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支持孩子让他学成做到。这并不是说非要孩子考个证,非要比赛得个奖,但需要让孩子郑重其事地对待学习,并且让他体会“过程也许很难,但是坚持下来的回报很大”的感受。
我知道大家都焦虑,现在很多所谓“敏感期”、“窗口期”,似乎错过了以后孩子好像就再也学不会了。但对我来说,贪多嚼不烂,与其选10个兴趣班,全家累死,孩子也总是半途而废。我更愿意一个阶段和孩子一起负责地精选一两个,让孩子真的可以沉下心好好学,支持鼓励孩子去发现学习的乐趣。
如果说3岁前是随心所欲地体验了解,那么3岁后需要培养的就是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发展学习的能力。有了态度和能力,以后只要想学,学什么都不会差。那些现在看似的“错过”,将来反而会变成“加速度”。
6岁+:可以做好自己喜欢的,也能做好自己不那么喜欢的小D还没到上小学的年纪,我这个阶段有点“纸上谈兵”了,只能说是我目前的规划设想。我觉得学龄后的孩子,应该是非常清楚自己的爱好了,不像上一个阶段那样是冲动型爱好。所以我会尊重小D,给予足够的放权,让她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班(不考虑“有用没用”)。
与此同时,我会结合小D的选择,建议另外一个兴趣班。这个兴趣班会是和小D自己喜爱的兴趣有一些互补的。比如小D选择了钢琴班,那么我就会给小D选择一个足球篮球这类的兴趣班。钢琴偏静,而且是个人活动,而球类更加侧重于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替她选择”,是因为我希望她在人生最初阶段就能体会到,学习灵活性比擅长更重要。人生一世,会有太多让我们一开始犯怵的事情了,但是一个具有学习灵活性的人,可以把以前的经验融会贯通,让自己有能力也有意愿去把那些“第一次”也做好。
喜欢是一种动力,责任也是一种动力,可以把不那么喜欢的事情做好既是责任更是能力。
谈兴趣班选择,我也知道分享一篇每个阶段孩子可以学什么的文章,大家一定更喜爱,而且也是最简单不会出错的。我这样的分享一定不讨好的,“又臭又长”,看完还没告诉大家到底孩子可以去学什么。
但育儿这件事本身没有统一标准的模版,小D上什么兴趣班,到底坚持还是放弃了,放在其他孩子身上是没有参考意义的,唯一有参考意义的是选择背后的原因。
我的这些思路一定是对的吗?不一定,因为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但当我写下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时,我有一点很确定并且坚信是对的,“我对我自己的育儿选择负责,也许都不完美,但都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万一如何发现错了怎么办?没事啊,我和小D重新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