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大二的杨逍在搜索引擎上查询自己的专业。结果显示,如果毕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月薪只有1300元。
当时杨逍每个月的生活费都不止1300元。惊讶之余,她也暗下决心,毕业后决不能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现在杨逍回想,可能是搜索引擎有问题,但又很难说自己是被它“坑了”。她的专业是环境工程,几年后,与生物、化学、材料并称为“四大天坑专业”。
后来,又引申出“土木机械两大护法”的说法,六个专业并称为“六大天坑”专业(一说为生化环材土木水利)。
网友在劝退贴中吐槽,如果好工作的标准是“钱多事少离家近”,“天坑专业”毕业后面临的情况可能刚好相反——钱少、加班多、工作环境差、甚至会有危险……
现在,离杨逍喜提“天坑”,已经过了十年,不知何时开始,“天坑专业已经脱坑”的说法开始在网络上形成话题。2022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所谓“天坑”专业,不妨把目光放长远》,近期,考研博主张雪峰也提到:“生物因为制药行业发展在往外爬了。”
伍佰萬和许唐扬都是搞了多年职业研究的选手,也经常接到学弟学妹们的咨询:“天坑”到底是要咸鱼翻身了,还是坑里的前辈们来发展下线了?今天,两位联手给大家做个统一回答:
1、“天坑专业”毕业生的真实工作状况
2、读了“天坑专业”该如何爬出坑
3、“天坑专业”的毕业生有没有回流对口行业
“天坑专业”到底“坑”在哪里?先来看一组“绝望不等式”:
· C9院校生化环材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要低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计算机专业(C9为9所顶尖院校组成的大学联盟,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147所);
· 生物、化学、环境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薪资,只能勉强达到计算机专业大专生的水平;
· 生物、化学专业211大学的本科生,毕业薪资与普通本科计算机毕业生接近。
你看,“天坑专业”造成的薪资落差,甚至有可能会抵消学历、名校的优势。
而且,因为工作环境的原因,对女性来说,“天坑”要更深一筹。BOSS直聘研究发现,“天坑专业”女生的对口就业率明显低于男生,有图有真相,入坑的同学们可以在这张饼里找找自己的坐标。
天坑专业的男女生就业差异
注:①数据样本为2021年毕业的本科生;②图中数字表示男女生从事相关职业的比例③专业类型主要为2021年教育部最新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大类,截取网络上公认的六大天坑专业,下同。
上图2021届本科生的选择告诉我们,专业对口的行业依旧是“天坑专业”学生的第一选择。然后就是万能的转码大法,自学写代码,转型做程序员也成为材料、环境、机械专业毕业生的重要选择,吸纳求职者比例超过了10%。
宇宙的尽头还有做老师,近年来,教育培训已经成为材料、化学、生物专业女生的第一去向;人事、财务、行政等职能部门则是土木、机械专业女生的主要选择之一。
除此之外,销售、产品、市场、运营岗也都成为“天坑专业”学生流入的职业方向。
杨逍很庆幸自己在大二时做出的决定:“你越早转行,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就越低。”
到了毕业季,杨逍开启了海投模式,地产工程管理、企业营销策划、互联网产品运营,甚至还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岗位。2015年一毕业,她最终进入一家科技媒体做起了记者。
杨逍的求职轨迹,正是大部分“天坑专业”学生的缩影——他们无处容身,也无处不在。
逃离本专业不一定发生在毕业那一年,事实上,每年都会有很多人从对口岗位上离开。下图显示了不同毕业时间的求职者目前的职业方向:
不同毕业时间求职者目前的职业方向
注:数据为2010-2021年毕业的应届生,图中时间为毕业年份。
以材料专业为例,毕业第一年,有42.4%的人选择完全对口的就业方向,到第六年,留守的比例只剩下21.8%。这中间每年都会有大约3%的从业者离开。同时,转去IT互联网技术、销售、房地产/建筑领域的比例随之逐年增加。
几乎所有“天坑专业”都符合这一趋势,毕业5-6年后,大家的职业去向分布才趋于稳定。
不过,事情也有积极的一面,那些没有转行的人,往往也会在多年后收获不错的薪资涨幅。
那些年在天坑里的人出坑了吗
注:①数据样本为2003-2021年毕业的本科毕业生,图中时间为毕业年份;②图中数据显示各专业排名情况。
2003届(毕业20年)学材料的人,当前的平均月薪在所有“天坑专业”中排名第一,仅次于计算机专业,可以达到23907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天坑专业”毕业生的薪资排名也在不断洗牌,但始终无法超越计算机,由于互联网行业划时代的崛起,后者代表着当代打工人薪酬的天花板。
在这些“天坑专业”里,发展相对不错的是机械类专业,每届毕业生的薪资排位都很靠前。但从长远角度看,“天坑专业”20年的薪资发展倍数都超过3倍,超过了计算机专业的薪资发展倍数(2.15倍)。
换句话说,“天坑专业”需要时间的积淀,在坑里待久一点也是会有回报的。能够把坑底坐穿,不抛弃不放弃的人,不管是否兴趣使然,只要在一个领域里专注深耕,总有成为专家的可能。毕竟所谓的“天坑专业”,本质上也是真才实学,它的“坑”是体现在与社会发展和市场供需是否共振,而不是知识本身。你入坑以后,选择提桶上岸,还是留守沉淀,只要决断得够早够理性,未来还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