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洋务运动中,张之洞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口号,叫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尤其是后来,中国走向上革命道路,也就不再说这个话了。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实力发展,提出了要“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这就要重新思考,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了。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是非常高明的。
但是,有人经常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形式逻辑,也没有实证科学,因此缺乏理性精神。这是不对的。中国确实缺少这些内容,但并非不能,而是它发展的路径和类型不同。
因为中国文化主要是道德伦理性的,治国安邦靠的是意识形态。当然,这里的意识形态,也是与时俱进的,可以随时变化的,以前可能是封建主义的三纲五常,现在就要变成是自由民主法治。以前讲的是尊卑有序,现在讲的是平等自由。
近代以来,我们开始借鉴,吸收和补充了西方文化和科技,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光彩。以前我们常说“中西结合”,“东西融合”,“结合”,“融合”,其实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个提法是不对的。
实际上,我们有且只有一种选择和道路,就是始终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它为主体和最高价值,吸收、补充西方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和文明成果。这里所谓的“主体”,不仅是内容最多,而且也是指价值为最高的。
所以,当有人说“结合”“融合”之类的说法,看似好像兼顾东西,好像很全面,好像很辩证,而实际上就犯下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就是丧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性地位。
因为在中国或者中国人的社会群体,西方文化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所以不是什么互相结合的问题,否则就是错误抬高了西方文化。
这个道理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就好像一个人在家里,突然有一天来了一个客人,这个客人也确实很有才干,带来了很多技术和知识,但是他来了家里之后,居然想当家做主了,再不行也要想跟咱们说一起当家做主吧。这怎么可以呢,我就是我,我的地盘我做主,你再牛也是客人,只能是帮忙的。再说了,到底谁是最厉害的,还不一定呢。
这些年,我们开始恢复自信了,很多人开始学习国学了,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了。因为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学习了很多西方理论,学习了很多西方传来的科学技术,我们还是我们,在一些基本伦理价值上,在一些核心观念上,我们重新发现中国国学经典,其实是非常高明的,而且符合我们的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