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妈妈在某个教育直播间问了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我家孩子每天做作业的时候都不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每天都需要我催着赶着才能勉强完成,有时候我就忍不住发火了,揍他一顿,请问老师我该怎么办?
老师问妈妈:你家孩子多大啊,都写什么作业呢?
妈妈说:我家孩子4岁,上小班。
老师一脸震惊,问妈妈:才4岁?哪来的作业?
妈妈说:就是数学、英语、拼音、识字这些啊,我想让他在小学之前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我周围好几个朋友的孩子都已经学会了。
听到这里,我不禁感叹道:又一个在“鸡娃”洪流中迷失方向的妈妈。
让小班孩子开始学习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真是拔苗助长。
幼儿园阶段的数学启蒙不是做算术题说到数学启蒙,幼小衔接,很多家长都会不由自主地设立这样的目标:首先让孩子学会数数,认识数字,其次是掰着指头、背口诀一般做算术题。
这样的启蒙过程是比较狭隘、枯燥的,背离了孩子数学认知的发展规律。
科学、有效的数学启蒙需要遵循两个指标:
1、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
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孩子是不能通过逻辑推理、抽象运算做出数学题的,所以让一个四岁的孩子开始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是非常不合理的目标。
目标不合理,家长容易生气焦虑,引导过程也很艰难,发火是在所难免,孩子则会陷入愧疚,否定自己,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真正的数学学习还未开始,孩子就已经丧失了兴趣和信心。
倘若是10以内的加减法,4岁的孩子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依然是要依赖具象的工具来理解,比如掰手指、用玩具做加减法。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现在的孩子普遍比较聪明,只要我们的启蒙方法是合理科学的,孩子很容易就理解了。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想引导孩子学习十以内的加法,2 3等于几,手边刚好放着几个积木,那就先拿2个积木,再拿3个积木,摆在孩子眼前,孩子数一数就知道2 3等于5了。
这个用实物运算的过程,不仅符合孩子“依赖具象”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教会孩子使用道具运算的能力,学会这个办法,孩子自己就能边玩边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