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对学习没兴趣,厌恶学习!而且这类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点:
1
上课不认真,作业敷衍了事
2
做事没耐心,不仅磨蹭还爱拖延懒惰
3
日常情绪起伏波大,脾气暴躁
3
沉迷网络世界和游戏
小竞最近就看到一个这样的热搜,一名男孩沉迷游戏被父母训斥后持刀威胁父母,父母实在没有办法选择报警,警察来了以后,孩子还没消停,仍然挑衅警察说:“你来打我呀”在警察的屡次劝说下仍然气焰嚣张,于是警察便无奈选择压制,最后在民警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给父母进行道歉。
孩子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社会生活和学校的因素固然也是存在,家庭的因素影响也很关键,这也是导致孩子性情如此的原因之一,据调查,这类的情况的孩子还不在少数,除了以上社会家庭等因素,如果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弱等的情况,则更容易沉迷电子产品,这点家长需要警惕和重视。
回归基本问题上,很多孩子其实不是对繁重的学习压力,以及复杂的题目感到厌烦,而是有些家长不恰当的做法和行为,让孩子产生逆反、暴躁、极端的心理,于是开始对学习这件事感到厌恶,对一切事物感到不耐烦。
之前也有相似例子,小男孩玩游戏几乎到了茶饭不思的地步,爸妈心里着急,希望孩子把学习的心思转移到学习上,结果在管教的过程中,发生了让人诧异的一面,孩子不断地发出低沉的哭吼,并且不断地用头去撞击墙壁,来表示自己的抗议。
就现在的父母来说,大家都能接受孩子到了年纪就能使用手机,但是又没办法对孩子成瘾不焦虑,爱之深就会导致有些有些时候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使用手机,之后等到孩子沉迷上了游戏时候的又着急管控,事情的发展方向就无法把控了。
2
最爱孩子的是父母,孩子应该信任依赖的人也是父母,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游戏就会趁虚而入的插足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心理上有个说法叫“人依恋循环”。
科学释义
它可以很直观描述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其组织形式。
影响自己的人中,最重要的是亲近的人,包括物理和心理的亲近。家庭环境,关系对一个人人格和性格有奠定基础。亲密关系是对原生家庭的延续,又是突破和成长。
一个人在出生有三种生理需求:食物、接触和运动。小孩子饿了会哭,会想吃饭,会在委屈的时候要抱抱,躺在父母怀里睡得格外香甜,拥抱有安慰的力量,但在长大拥抱越来越少。人们的身体都有舒展的需求,所以在长时间不动的时候会想活动。
我们在心理需求上也有对应的三种需求,分别是爱,联结和情感的流动。我们需要别人关注和了解自己的需求,想要一个人和自己进行联结,朋友愿意了解自己。需要在我们表达的时候有人聆听理解和反应。
通过以上依恋模式四个步骤,需求—表达—满足/不满足—心理结果,我们可以了解依恋循环对于我们是如何影响的,以及原生家庭在小时候对于我们的影响。
只有当六个需求被理解、感知和满足,我们就基本可以健康发展。
说的简单直白点就是,孩子在需要家长的时候,家长没有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或者因为某些事情而忽视孩子,孩子便会寻找一个可以依赖的事物,这个时候游戏的出现,让孩子感到激情和满足,他就产生上瘾性,觉得只有虚拟世界里才能获得快乐,就像有的小婴儿小时候需要安抚玩具才能睡着一样,这个物件让婴儿产生了安全感,替代了妈妈所带来的那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