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试着站在这个孩子的角度,体会一下他的心情:
如果我是一个小孩,不是那么完美,总会出点小差错;不是那么聪明,不能一学就会,父母总是管东管西,对我有诸多评判,做得不好、不对,就会受到父母的指责甚至吼骂。
那么,当我遇到困难、遇到我没把握的事情,我会怎样做呢?
我会用不耐烦、急躁、放弃表示自己的不在乎。
因为这件事我不想做,没兴趣做,所以我才做不好。而不是我能力不够,想做却做不好。
所以,你只能责怪我的不耐烦、易放弃,而不会责怪我不好。
就像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评价:“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做事毛毛躁躁,沉不下心来,一遇到困难就放弃”。
这个孩子心里会不会觉得:“我已经很努力,很用心去做了,还是做不好。妈妈会觉得我不行、不够好”。
孩子担心父母会否定他。为了避免自己的不够好被父母发现,我就用不耐烦、毛躁来掩盖——毛躁的小毛病比对我整个人的否定要轻多了。
与其等父母嫌弃我,不如我先嫌弃自己,这样,来自父母的攻击就不会让我感到很痛了。
作为一个成年人,当我自觉做事吃力、自我价值感降低时,别说责骂了,领导一个略带不耐烦的表情就会让我感到很受伤。
而父母们面对孩子的问题,对孩子的攻击可不是一个眼神那么轻微。轻则评判、贴标签,重则打骂、体罚。
可想而知,孩子的内心会有多么受伤。
所以,有时候,孩子做事毛躁、有畏难情绪,不是性格的问题,也不是专注力的问题,而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
当父母面对这种状况,该怎么做呢?
一、对结果不苛求
我们总是急于看到结果,希望自己说的话,孩子立刻能理解,理解了能马上做到,不只做到,还要做好。恨不得今日种,明日收。
请父母对孩子多些耐心。“多些耐心”说的简单,但做起来是真的很难,这套功法可能要练上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的。
对结果不苛求,尊重孩子,尊重客观规律,放低预期,就不容易激起情绪,也会生出更多耐心。
二、陪伴和引导
当孩子表现得不耐烦时,其实就是他感到无助和无力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行动来陪伴他?
比如,面对难题,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看看可以拆解成哪几个步骤,一步一步来。
希望孩子坚持,就用行动带着孩子一起坚持,交流坚持的心得,互相鼓励,而不是像监工一样,只会用言语的小鞭子驱赶他“你快点写作业”,或指责他:“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个都不会”。
三、内心笃定,相信孩子
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会被东南西北风吹得焦虑不安,也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
当你内心坚定的相信孩子,孩子就会感受到,心里也会变得踏实。
要相信,坚忍不拔、沉稳自信,不是靠方法技巧教出来的,不是靠唠叨指责灌输进去的,而是一个人内在就有的、向上向好的生命动力。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稳稳依托的心理环境,用鼓励和欣赏、陪伴和引导唤醒这股沉睡的力量。
——————————
我是丸子妈,一个6岁宝宝的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知识,教子也可以很轻松。
妈咪育儿有良方,关注我了解育儿小知识,互动留言不要停,轻松带娃不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