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到朋友家串门,正好赶上朋友上三年级的孩子在做作业。
一见到我来,朋友大喜过望。说孩子有道数学题不会做,他看了半天也没弄出个所以然,让我这个当老师的赶紧帮忙看一下。
什么样的题目呢?难住了孩子也难住了家长——我这位朋友可是名校大学毕业的啊(哈哈)。
题目是这样的:
朋友说:“你看,这样的题目,列出一堆数,啥也不说,空出一个空就让孩子填,是加减啊还是乘除啊?你让孩子从何处下手做啊?”
我看了之后说:“这样的题,咱孩子一定会做的!”
我对孩子说:“你看,这里共有3个图形,每个图形中有几个数啊?”
孩子说:“有4个啊。”
我:“哪一个最大呢?”
孩子:“中间的最大啊。”
我:“那为什么中间这个数最大啊?”
孩子:“有可能是其它3个组合而来的吧?”
我:“那可能是怎样的组合呢?”
孩子:“加法吧?加法可变大。”
我:“那就加加看吗?”
孩子对第1组进行计算:3 4 4=11。孩子摇摇头。
我:“那乘法呢?”
孩子重新计算:3×4×4=48. 孩子又摇摇头。
我:“只用加法,数太小,只用乘法数太大,看来,用一种方法是不行了,那两种方法都用上如何?”
孩子重新计算:3×4 4=16;孩子摇摇头。
但这次没等我说,很快又在纸上写下了3×(4 4)=24
“奥,有了,24出来了!”孩子高兴地大喊起来。
我:“你真行,你怎么想到加括号呢?”
孩子:“我看到3,然后想到三八二四,就想到了4 4不就等于8了。”
我:“好,赶紧验证一下,中间这组这样‘组合’行不行呢?
孩子没有用笔算就回答道:“那怎么不行啊,5×(6 2)=40。”
我:“那第3组中间那个数是几呢!”
孩子高兴地说:“21啊,那还用算嘛,3×(2 5)=21”
我转身对朋友说,你看,咱孩子多聪明啊,没有我讲,他自己就算出结果来了!”
就这样,我和朋友到客厅喝茶聊天去了。
一会儿之后,孩子跑过来,一边跑一边高兴地大声喊道:“我又有新发现了。”
我们问:“什么发现?”
孩子说:“这个题的答案还可以是11。”
我和朋友惊讶:“怎么又出来个11?”
孩子说:“你们看,4×(3 4)-4=24;
6×(5 2)-2=40;
前两个图形中,中间的数字,都是最上面数字乘以下面两个数字之和后,再减去左下角的数字。所以,最后图形中的中间数字也可以是2×(3 5)-5=11。”
我伸出大拇指对孩子说:“哎呀,你真是太聪明了!”
孩子的思维一旦被激发起来,其能量真是不可估量。
学数学,不是只学习简单的数字计算,而是要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而所谓数学思维,就是提升他们探究数字背后规律的能力。
而孩子一旦进入“数学探究”境界,就会感到数学的奇妙和有趣,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增,就会发现,10个简单的数字,加上各种运算符号、采用不同的运算顺序,会产生万花筒般各种样的奇妙效果。与此同时,表面上看似相同的数字,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多样的规律,按不同规律运算,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所以,数学是一种“高智力运动”,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仅是简单地去刷题是不行的,要让孩子学会“智力冲浪”——在数字和图形的千变万化中,探寻出“不变”或“不同”的规律,这样,孩子就会感到感到数学真好玩,学习数学真快乐。如此下去,孩子数学岂有学不好的道理!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