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生刚开学,就得知自己成为了第一届被浙大体育课“宠幸”的“幸运儿”。从2019级开始,浙大学生在大学里的每一学期都要和体育必修课相伴,原本只有一二年级学生才必修体育课的时代将成为历史。
体育必修课从两年延长至四年,体育必修学时增加近一倍,课外锻炼任务也增加近一倍,这意味着浙大学生因为体育课而流的汗也要增加一倍,这对没事爱捧手机的宅男宅女们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浙大体艺部主任吴叶海透露,目前只有浙大将体育必修课开设到毕业年级。这将意味着,当你在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的间隙,还得“抽空”进行体育锻炼。
无数新生表示,这些体育课的转变对于他们的大学生活来说“太沉重了”。那么,就让小浙来带大家仔细看看,浙江大学的新版体育课有哪些硬核规定。
2019级浙大学生每学期都有体育课!体育必修学时要翻近一倍!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而浙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距离此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吴叶海有些无奈。为此,从去年开始,浙大体艺部开始对体育课进行改革,以期逐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今年是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吴叶海翻着前不久公布的《浙江大学2019级本科生体育课程修读办法》说道:浙大学生原本只需在一、二年级必修体育课,而从2019级开始,学生每一学期都要必修体育课,直到本科毕业。
理科实验班的大一新生罗龙涛对新变化的接受度很高:“上四年体育课没什么不好。体育锻炼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毕竟身体才是学术的必要条件。”2019级起,体育课必修总学时将从原本144学时增长至252学时,必修学分也从4学分增长为6.5学分(五年制学生为7学分)。
吴叶海对此很自豪:“这在全国都是很超前的。目前,只有浙大体育必修学分达到6学分以上,也只有浙大将体育必修课开设到了毕业年级。”虽说毕业年级也有体育课,但是学生只用必修“体测与锻炼”课程,没有固定上课时间,只需要在一年内打卡锻炼64次以上就算合格,获得0.5学分。
一、二、三年级学生则要每学期都必修一门1学分的“专项技能课”,学生们能通过一个学期的专项课学会一个体育项目,掌握一门体育技能。六个学期的“专项技能课”,学生们有着众多选择。浙大共开设了60个种类的体育课程,包括各种球类运动、水上运动、田径运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多种项目36个体育专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想学的体育项目。
一年级学生还有“附加课”锻炼身体素质、学习安全运动除了每学期必修一门学习体育体育项目的“专项技能课”,一年级的学生还要必修每周一节的“身体素质课”,专门为了发展学生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机体能力。吴叶海解释说:“这个其实就是锻炼课,是去年‘专项辅导课’的一个强化版。”去掉“专项辅导课”中对体育项目的辅导,整堂课45分钟全用来运动锻炼。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的学生潘聪在这门“专项辅导课”上收获了不少好处:“上过这个辅导课后,我的体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跑步的耐力明显增强了。老师还教给了我们很多锻炼技巧,去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他的排球课老师还说他们这一届学生的十二分钟跑、1000m跑成绩相较前几届在逐步提高。
为了督促学生们认真对待这门课,浙大体艺部还将“身体素质课”的出勤参与情况也纳入到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之中,旷课、请假都要扣分。吴叶海还特别提及一门今年新增的线上慕课“浙江大学运动安全与健康”,为大一学生第一学期的必修理论课,还需通过相关考试。“这门课主要教授大一新生如何安全的运动、运动受伤时应该怎么办,这是所有人运动之前都应该掌握的知识。”
你以为这就够了吗,不,这还只是前戏,后头还有更精彩的呢!
上课GPS签到,下课APP跑步打卡男生跑步想及格,四年至少要绕西湖60圈“除了课程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我们的体育信息化建设也是走在全国前列。”吴叶海拿出手机指着一款名为“浙大体艺”的APP说,现在体育课上课考勤、课外锻炼打卡,都是在这一款专用APP上完成。浙大2018级农学专业的方千辰体验了一年的GPS签到:“高中时就听说过一些大学有GPS签到。进入浙大,体育课还真的需要用GPS签到。”体育课上课时,学生在授课教师规定的地点范围内打开浙大体艺APP,进入上课考勤,就能自行完成签到。“GPS签到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约束。”方千辰选择的体育课是自己喜欢的项目,她几乎没有缺过课。除了上课要用到“浙大体艺”APP进行GPS签到,学生课后也经常打开这款APP。
原来,浙大学生课外锻炼的形式是在这款APP上进行跑步打卡。因为跑步锻炼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15%,这才刚开学,浙大紫金港校区田径场就挤满了拿着手机跑步的人。学生想要获得跑步锻炼的满分,一学期的锻炼次数要达到48次及以上,想要及格要达到32次。而每次锻炼,男生跑步距离要大于等于3.5公里,女生要大于等于2.5公里,还必须在45分钟之内完成,才算有效。也就是说,四年的课外锻炼都想要及格的话,男生需要有效跑步256次、累计896公里,相当于要绕周长15公里的西湖跑60圈。
“其实平均一周锻炼三次就能拿到锻炼满分,而且一般二十多分钟就能跑完3.5公里,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陈浩宇今年已经大三了,他不用在上体育课、也不用再进行APP打卡。但是两年打卡锻炼,他已经养成了每周都要跑几次的习惯。“虽然没有成绩的督促,我还会坚持锻炼。”然而,大多数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因为没有成绩的督促就减少了锻炼次数,很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吴叶海期盼道:“希望这次改革后,我们的教育能够督促更多的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终身锻炼的习惯。”
仔细了解了浙大的新版体育课要求后,我们不难发现,新版体育课虽然确实对足不出户的大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大的身体素质上的挑战,但更大程度上它是对学生运动习惯和身体健康上的帮助与促进。
柏拉图曾说过:“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之间必须保持平衡,体育应造就体格健壮的勇士,并且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人格。”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并不只是单纯的学术学习,身体素质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哒!所以,让运动成为习惯,每一天依旧是很精彩的!
文字作者: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王湛
图片来源:钱江晚报
本文编辑:浙江大学微讯社 赵睿晗
责任编辑:周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