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作文往往是一写完就交给老师改,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实,老师批改的许多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发现并解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因此,必须使学生能自改作文。要改变学生写老师改这种现状,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激发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是学生自改作文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要用心培养,让学生懂得自改的意义。通过讲述著名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激发自改兴趣。此外,教师可就地取材,巧设情境,运用风趣语言,比如让同学们来当语病医生,找出作文中的病句并修改;也可结合学校举行的各类征文比赛,让获奖同学谈谈他们是怎样修改作文的;还可以将学生分成作文修改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换作文,互相阅读,互提意见,然后选择一篇较有代表性的作文,从内容、结构、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书写整洁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写出简要批语。对学生修改过的作文作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从而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起老师能修改的作文,我也能修改的自信心。
二、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重视方法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可尝试指导学生通过由浅入深进行修改。
1、明确修改符号的意义在学生修改作文之前,先明确一些修改符号的意义,比如说“删”,对文章不简练的语句就要下狠心删掉;“添”,对文章读着不通顺、欠缺的部分,要给以修饰,增添内容;“换”。就是把文章中的错别字、词、句甚至段落等进行调换。然后,老师选一篇典型的作文加上修改符号发下去,让学生互相传阅,了解怎样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文章。
2、整体浏览作文这是学生成文后修改的第一步。主要是看叙述顺序是否恰当,事情交代是否完整,有无拖泥带水的语句,文章与中心是否一致;详略是否得当;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通顺;作文格式、书写、标点是否正确。
3、认真修改作文浏览完作文后,这是成文后修改的重要一步,主要指导学生解决语言文字、词句通顺问题。要把作文的错字、别字、用词不当的地方改正过来;把不通顺的句子、不合理的修辞句等加以修改,并适当润色,就是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放过。学生通过认真细致地逐句修改,使文章变得表达正确、语句通顺、生动形象。这是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培养要达到的最高要求,也是自改作文必备的要求。
三、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习惯是在多次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1、抄前读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一个毛病,就是作文抄在本子上后就了事。因此,教师必须规定,再把作文抄在本子上之前,要先读给同桌听,请同桌提意见,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过来。
2、相互改学生在写好作文后,要与同桌互相交换看看,因为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往往总是自以为把最好的写进去了,自己发现不了问题,就修改不了。但对别人的问题,就较敏感了,不仅好学生会发现,差生也会发现。让学生互相批改,学生能各抒己见,写出有板有眼的评语,能提高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师每次批改作文前,要对上一次学生批改作文的情况进行总结,好的鼓励,差的帮助分析没改好的原因,使学生提高认识。学生自改习惯的养成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培养,必须贯穿在整个作文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改作文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本文是忆梦月华原创,欢迎大家转发,一定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