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八。
考研卷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为了对抗卷,在考研的这一段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黑色幽默”的事情上演。
01还记得某名牌大学的医学院考研调剂时,一位“人才”成功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攻心计”,企图在考场外竞争中劝退其他竞争者。
这哥们胆子非常大,一人分饰三角,假装了两个初试成绩390分以上的人,表演了一段双簧。
390分以上的考研成绩相当有“劝退能力”,很多人不小心就上当了,放弃了调剂复试。
人少了,竞争就小了,成功率也相应提高了。
我感觉这哥们儿不学医,也能成商政界人才。
再比如,两个金融界人才为了拉拢客户,竟然挺身而出帮客户考研。
瞧瞧,一个考研把人逼成什么样了?
这些年的考研早就不是一场单纯的考试,竞争已经从纸上到达了另一个维度。
就如那个“攻心为上”的考生在被抓包后说的话一样:“考研不就是一场战争?”
我非常赞同他的话,在战场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都该派上用场。
今年考研的初试成绩已经出来,就等着国家线划定。不知道这次,“黑色幽默”将在什么地方上演。
我很期待看看这届考生能搞出什么事儿。
02以上两个故事都能说明考研卷,卷得你叫天不灵,叫地不应。
这种事发生了,被曝光了;那么,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还有多少不干净的手段发生了,却没有被察觉呢?
当我们用上“兵不厌诈”的时候,这表明考研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事情,光是靠学习成绩已经不够了。
所以,在我的心里,考研早就是一场社会化竞争。
考研,或许已经失去了“君子之争”的标签。
03以前的考研非常简单。大家大三开始复习,准备英语、政治和其他专业课。初试以后就等着出分,再等着划线,等着复试。
最后要么上线,要么“二战”,要么“考公”,要么去“进厂”,线条清晰,脉络分明。
大家只需要准备考试,安心应试就好。
在这简简单单之外,最重要的是,那些年本科生还能够顺利找到工作,就业压力根本没有上升到研究生层面。
所以考不考研,考不考得上只是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心态,或者是个人理想。
在排除掉利益竞争的考研,考生之间能相互给予最起码的尊重,或者保持作为一个文化人的体面和礼貌。
手段被人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