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小区配套幼儿园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这些教育的主张零散地记载在古籍中。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中国幼儿园的发展史,一起探寻中国古人的教育智慧。
我国幼儿教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有不同程度开展。《大戴礼记·保傅》说孔子特别重视早期教育:少若成天性,习惯之为常。书中明确提出教子当幼,也就是说如果从小时起就教儿童如何分辨好坏,那么长大之后便没有做坏事的情况出现。
中国古代幼儿教育机构——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內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最早的儿童启蒙教育管理机构
中国幼儿园雏形——育才馆
太平天国十分重视儿童启蒙教育。为加强对儿童的教育,太平天国专门设立了叫“娃崽馆”的机构,实施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及管理。
“娃崽馆”成立后,太平天国命令所属官员,将他们的子侄辈及辖下的孩童自行送入馆内集中管理,并任命忠于太平天国的知识分子担任育婴官。负责管带和教育馆中的孩童。后来,太平天国又将“娃崽馆”易名为“育才馆”,并设立“育才书院”,“育婴官”亦改称为“育才官”,意要将孩童培育成为太平天国的有用人才。“育才馆”的教育形式类似于旧时的学塾。
早在转战广西、两湖向南京进军的途中,天王洪秀全就亲自召集知识分子撰写了一些符合儿童特点的幼学读本。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南京不久,洪秀全又下诏负责印书的刷书衙,印制《幼学诗》、《三字经》、《十全大吉诗》和《御制千字诏》等一批儿童课学读本,提供给广大孩童诵习。育才官一般领着孩童读太平天国颁刻的幼学读本,并按时布置作业。稍长,再送入“育才书院”深造。这些幼学读本多为顺口溜,朗明朗上口,用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使孩童们在诵读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这是中国最早幼儿园的雏形。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