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全国钢琴考级教材主编,中国音协重要的专家之一,周铭孙教授全面剖析了钢琴考级中应该要达到的技术标准,尤其是在十级这一大家最喜欢讨论的课题上,文章稍长,但价值不浅,推荐大家耐心看完哦,来不及的先收藏吧~欢迎转发!
作者介绍:
周铭孙,钢琴家,钢琴教育家与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钢琴教学博士生导师、全国钢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钢琴考级教材主编、著名钢琴教育家。专著有《钢琴考级与钢琴教学》等,主编《全国钢琴考级作品合集(跨世纪新版)》等。还出版录像、录音制品30余盘。1998年举办了“中国钢琴作品独奏音乐会”。在2000年获北师大首届本科优秀教学特等奖(全校两名)。并多次获得各种钢琴比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园丁奖等。
周铭孙丨十级标准之我见
十级作为钢琴(业余)考级的最高级别,对学生在音乐和技术等方面是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和要求的。因为“通过十级”意味着完成了一个阶段,达到了考级的终点。所以对广大的、尚未达到十级的考生来说,该级别是一个楷模和标准。因此对十级的通过必须有一个认真的衡量和把关。
前几年,十级的通过率一直是低于其他级别的。主要的问题在于不少学生急于求成,在能力尚未达标时,就匆匆忙忙地报了十级,结果自然难如人愿。随着对十级标准的逐渐明确,现在十级的通过率大大提高,考生们也确实表现出更加整齐的实力和更为规范的弹奏水平,真正达到十级水平的考生是越来越多了。
如何达到十级的标准,我认为最主要在两大方面:
一、看能力是否达到和符合十级的水平
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证明。
1、基本练习
音阶、琶音应流利、均匀、熟练,并达到一定速度。十级要求同、反向的音阶达到每分钟120拍,每拍为4个音。每分钟120拍是起点速度,如能更快捷当然更好,但如果明显达不到这个速度,显然就不合格。因为每一级都有音阶琶音,如果以七级、八级的速度来考十级,那是不达标准的。
2、练习曲是否足够流畅?
十级目前采用的是莫什科夫斯基的练习曲,它们都是音乐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作品。要达到这些练习曲所要求的华丽、轻盈、激情,就必须有相当的功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弹奏方法也必须正确乃至完善。如果弹得缓慢而呆板,像慢练一首车尔尼练习曲似的,哪怕一个音都没弹错,也不会获得通过。若不具备相应级别所要求的能力,就是不合格。
一般来说,听了基本练习与练习曲,对该考生的基本弹奏方法与能力,就基本上明确了。当然在复调、奏鸣曲和中外乐曲中,还会进一步地证实该考生的具体水平与能力。
二、看音乐表现的优劣。
其中包括节奏感、音乐感、音乐理解与表演能力,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掌握与表现。
1、复调作品。
目前选用的都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每一组都由前奏曲和赋格曲两个部分组成。弹好前奏曲,关键在于对风格的掌握;速度以更好地表现出巴罗克风格为标准,决不是越快越好。学生的功力应体现在触键的清晰与弹性、音乐的生动和趣味、节奏的动力与精神等方面。而赋格曲则根据对主题特性的设定、连断、表情的统一性、各声部的清晰与独立等方面,来作为衡量其演奏质量好与否的不可缺少的标准。
2、大型作品。
目前选用的都是贝多芬早期奏鸣曲的第1乐章。贝多芬的这几首奏鸣曲在技术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音乐表现都有相当的深度。在技术容易的地方,也许音乐更具深度,更难以表现。就拿贝多芬《G大调第10奏鸣曲》(Op.14 No.2)来说,把音弹下来不难,但音乐是很难表现的,千万不要觉得“偷了巧”了。因为这首曲子是“贝多芬”,如果你所弹的根本不是“贝多芬”,那从音乐和风格上来说,就是不合格的。
3、中外乐曲 。
在这一项曲目中,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风格,有一定选择余地。对所选定作品的音乐表现及弹奏技术的完美与否,是评判合格与否的最主要标准。
根据以上技术和音乐标准,再来看看全国钢琴考级的几套考级曲目的具体情况。
(一)第三套曲目。
这是目前选用较多的一套。
1、莫什科夫斯基(Moritz Moszkowski)练习曲第1首。
这是一首非常华丽、积极、流畅的练习曲,其中有很多强弱变化和对比,乐曲富于活力和趣味。考生中常见的问题是:太慢、太木,缺乏强弱的变化,或不流畅、不均匀,手指能力不能胜任。因此考生将这首练习曲弹奏得如何,经常会说明该考生是否达到了十级的程度!
2、巴赫《c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第一册)。
前奏曲中有4次速度的变化,这是巴赫本人标明的要求,Allero - presto - Adagio - Allegro,是必须要做出来的。弹奏其快板千万不要太急,必须十分稳当自在,应表现出一种结构的美。赋格曲可处理得生动一些,连、跳的处理须十分统一,才能有说服力。
3、贝多芬《G大调第10奏鸣曲》(Op.14 No.2)。
这首曲子如内心的倾诉,娓娓道来,十分动情。要掌握这种心态,必须研究和了解贝多芬:学生经常弹得太慢、太拖,缺乏内心感觉,缺乏应有的音乐倾向、乐句表情,犹如一杯淡而无味的白水,弹的根本不是“贝多芬”。如果又无内心感觉,又缺乏应有的动力,虽然选了一首“容易的曲子”,但却作了失败的演奏。其实这首奏鸣曲在音乐表现上比第4套的《降B大调奏鸣曲》(Op.22)更难,所以考生在选用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4、汪立三小奏鸣曲《在阳光下》。
这首乐曲表现了在明媚的阳光下儿童的尽情欢乐与嬉戏。弹奏时要注意触键的精致与弹性,以及连跳与强弱的变化。左手部分应均匀,平展如水面或草地,千万不能粗糙或崎岖不平。
5、肖邦《幻想即兴曲》。
弹奏这首乐曲要突出其幻想性与即兴性,音乐要做到流畅起伏、随兴所至。技术难点在于双手的4对3与2对3,以及手指的流利和对各种位置与力度的适应。
(二)第四套曲目
与第三套相比选弹的人少一些,但在北京以外用的人似乎较多。
1、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第11首。
这是一首非常轻盈、敏捷的音乐会练习曲,需要非常流利、轻巧的触键,切忌笨重、结实。弹奏时要抓住节奏点,一触即发地弹出透亮的点来,其他音则平滑轻松,依靠惯性动力而过。
2、巴赫《d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第2册)。
其前奏曲非常生动、积极,节奏鲜明,具有很强的动力。学生常出现的毛病是:太平、太温,装饰音不正确。赋格曲的主题要弹得连贯并一气呵成,要以乐句把曲子组织起来,切忌孤立地死打拍子,把曲子弄得支离破碎。
3、贝多芬《降B大调第11奏鸣曲》(Op.22)第1乐章
这是一首充满朝气、活力和精神的快板乐章,是具有典型的贝多芬式的追求和动力的乐曲,因此音乐上较好理解。在技术上,分解八度和八度齐奏有一定的难度,要认真练习和克服。
4、肖邦《降G人调圆舞曲》(Op.70 No.1)。
这是非常华丽的圆舞曲,难在快速并大跳,因为位置非常开张,故要求准确性。学生往往放慢很多速度,弹得勉勉强强,这就说明其能力不够十级。所以,明确地表现出该曲的特性是首要的目标。
5、孙以强《谷粒飞舞》。
这是一首托卡塔式的乐曲,弹奏时要十分清晰,平均,情绪要非常欢快,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曲中双手的交叉重复和在快速音流中突出旋律都是难点。
(三)混编第一套曲目
这套曲目用的时间已较长,因此更为大家熟悉,所以选用的人也不少。
1、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第2首。
这是一首热情洋溢的曲子,音乐性十分强。虽是一首左手有快速音流的练习曲,但右手的和弦要作为曲调来弹好,故更为不易。考生必须有全身的协调一致、通畅用力的功底,才能弹好。弹时注意音乐的强弱变化和起伏,所有的曲调性因素都要寻找挖掘出来,才能使全曲始终充满音乐性。
2、巴赫《降B大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第1册)。
这首前奏曲两手交叉,要弹得非常清晰、均匀、灵活、精致。后半段的和弦犹如管风琴,要弹得丰富、洪亮,并配合好踏板。赋格的主题要处理好连、跳,并在全曲中统一起来,音乐性质可以生动、果断一些。
3、贝多芬《c小调“悲怆”奏鸣曲》。
这是一首在音乐、节奏、技术上都具有相当难度和深度的乐曲。Grave段落,4拍的节奏可先数分拍,首先把拍子弄准确,才谈得上进而表现音乐,节奏的自由也必须在明确节奏的基础上:Allegro段,每小节数两拍,分解八度严格定数,并认真阅读谱上要求的强弱与渐强、渐弱,这些都是表现该曲音乐的基础和根本。由于这首曲子要说的内容太多,在本文内不可能一一说明,所以只提出一点“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节奏要弄得很好,也就是成功的保证。
4、李斯特《夜莺》(Liszt - The Nightingale)。
这首乐曲最不容易处,是在很多华彩中要把其旋律和乐句表现出来,突出并连贯起来,否则就会弹得一盘散沙。在技术上对45指的灵活和独立,分解和弦的放松和自如,华彩小音符的轻捷和流利也都需逐一仔细练习,认真对待。
5、郭志鸿《云南民歌组曲》选段。
所选的“夜林”、“桅子开花”、“春舞”这3首曲子,正好是快、慢、快的安排,成为一组独立的演奏曲目。由于作者采用了现代和声手法,弹惯了古典曲日的学生初练时也许感到不太习惯,但是在深入练习后,就会体会到这几首小曲鲜明的形象与意境和音乐上的趣味。
我认为,只要是踏踏实实、循序渐进的学琴者。在具备了十级的弹奏能力时,能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感受、理解并表现音乐的内容与风格,就肯定能取得进步与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