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在河边行走,遇到了彼得
适逢基督教在欧洲的发展日新月异,狄奥尼斯的这种纪年方法比起早前的各种纪年方法都更加能彰显基督教的宗教文化,由此,各地教会纷纷推广这种基督纪年方法。然而,狄奥尼斯推算的耶稣基督出生年份却存有疑虑,近代学者们通过对《圣经》的研究,发现耶稣基督的出生年份很难说是公元元年。
虽然耶稣基督的出生年份存疑,但是基督纪年并未作出修正,原因有二:首先,习惯已养成;其次,学者们的推断依据同样是来源于《圣经》,并无其它史料可以佐证。
基督教的分裂
三、 公元纪年的诞生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政权与神权开始分离,基督教的影响力随之开始下降。当时很多思想先进的贤者拒绝使用基督纪年,主要是因为基督纪年蕴含了丰富的宗教色彩,比如基督纪年中的AD和BC,AD即"anno domini"的缩写,意为"主后",BC即"before christ"的缩写,意为"主后"。
后来,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位名叫约翰尼斯·开普勒的天文学家提出了"通俗纪年( vulgar era)"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由于约翰尼斯·开普勒的这种理念更具有时代精神,所以使用的人也越来越多,英语中开始出现"common era"、"before the common era",分别意为"公元"和"公元前"。
开普勒画像
虽然CE/BCE和AD/BC在时间上是一样的,但是内在的文化精神却发生了改变,故而,可以认为基督纪年发展成为了公元纪年。目前,BC/BCE的使用人群是越来越多,使用范围是越来越广,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主流。
据相关资料显示,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从教育抓起,以政策来求改变,不允许学校教育学生使用AD/BC,全部改成BC/BCE。这种转变对于社会层面来说都是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的,相比宗教来说,无疑科学对社会的发展更有助益。
文艺复兴运动后的情形
四、公元纪年传入中国当西方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殖民扩张后,西方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中就包括西方的公元纪年。清朝末年,西方列强用科技的力量打开了清朝的国门,也让公元纪年传入了中国。在此之前,中国的纪年方法主要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为主,比如康熙六十年、光绪三十年等,传承千年都不曾作出改变。
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仿照年号纪年推出以民国建立年份为元年进行纪年。然而,当时西方列强在华影响力是相当大的,无论是北洋政府,还是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都需要考虑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