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见到过一位好友的孩子背诵《弟子规》滚瓜烂熟,其他人纷纷称赞孩子多么聪慧,孩子得意洋洋,好友也是荣光满面。我问了孩子有关《弟子规》的几个问题后说:“这样背诵没用!”好友不以为然,有些不悦。这是因为孩子对我所问根本答不上来,竟然答非所问,东扯葫芦西扯瓢胡诌起来。过了几年,当与好友家庭聚会时,谈起了《弟子规》,那个孩子已经不感兴趣,早已忘记的差不多了。
为何年龄四五岁的孩子背诵《弟子规》滚瓜烂熟,过几年又大部分都忘记了呢?因为三至六岁的孩子头脑像似一张无字的白纸,此阶段记忆力增长,能熟记大量声音和字形,背诵记忆成为突出的特质。但是,孩子是死记硬背,当孩子上小学后,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多了,死记硬背的东西会逐步淡忘的。特别是当孩子不理解《弟子规》的意思和含义,长时间不强化记忆,也就很快忘记了。
那么,孩子背诵《弟子规》就无用了吗?不是的!强化是成才教育是一种科学方法。记忆需要强化,行动需要强化,思维和理念都需要强化。孩子在儿童阶段学习《弟子规》是非常好的育才方法,关键是采用科学的强化方式,才能收到良好成效,既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又能强化孩子的头脑,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良好品行。
为何育才要孩子学习《弟子规》呢?简单地说,千年来老祖宗都是这样教育 孩子成长的。《弟子规》也叫《训蒙文》,是大清朝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叫李毓秀的秀才所作,就是用于孩子启蒙教育的,一直作为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私塾教材和家庭读物。
《弟子规》采用《论语》的《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主旨内容,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分为五个部分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来经清朝学士贾存仁修订改编,改名为《弟子规》。从现在起,笔者就讲解如何运用《弟子规》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育才教育,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