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地球
这张历时6个月绘制完成的图像,为人类勾画出一张137亿年前大爆炸后新生宇宙的蓝图。图片上颜色的深浅变化代表了温度和密度的细微差别。从某种程度上说,恰恰是这些微小的不同使最初的宇宙某些区域密度加大,最终演化为今天的各大星系。
图像正中是地球所在的银河系,其周围布满了冷尘埃形成的纤维状物质,研究人员分析说,这片区域正是恒星形成的地方,而“普朗克”卫星拍下正在诞生的星体以及尚处在萌芽状的恒星。
图片中央白光部分,正是我们身处、由延绵数千光年的尘埃和气体群组成的银河系。不过若要一睹137万亿年前宇宙初生时的样貌,则仍有待科学家移除图片中银河系的光芒。
欧航局当天发表公报说,这幅图的珍贵之处在于捕捉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辐射图成功捕捉到宇宙大爆炸遗留痕迹,为人类勾画出一张137亿年前大爆炸后新生宇宙的蓝图。
宇宙全景图数据化
它形成于宇宙大爆炸时期,经过137亿年的漫长旅行才到达地球,对研究人员而言,它就是研究星系起源的活化石。不过在这张图像上,覆盖整个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有许多部分都被银河掩盖了。科学家将通过精密的数据分析,剥离出全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信息,并希望能够从中得出大爆炸后宇宙膨胀的详细过程。
宇宙
欧航局科学和自动探测负责人戴维·索思伍德认为,“普朗克”卫星为人们开启了一扇“宝库之门”,天文学家根据它提供的数据,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及其现在的运行方式。
据介绍,“普朗克”卫星目前仍在继续绘制宇宙“地图”的工作,按计划,它将于2012年完成4次宇宙全景扫描并公布完整数据。科学家将通过精密的数据分析,剥离出全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信息,并希望能够从中得出大爆炸后宇宙膨胀的详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