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12月11日,汉献帝刘协在朝堂上发布自己在位时的最后一道诏书,宣布将皇位禅让给魏王曹丕,此时的曹丕拂去了之前的惺惺作态,不再辞让,而是选择接受禅让称帝,改元黄初,大赦天下。
(冬十月乙卯,汉帝告祠高庙,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玺绶诏册,禅位于魏。王三上书辞让,乃为坛于繁阳。辛未,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岳渎,改元,大赦。)
汉献帝刘协的退位标志着刘协31年的傀儡皇帝生涯结束,同时也宣告了延续195年的东汉王朝终结。王朝终结之后作为亡国之君的刘协并没有被曹丕*死,相反曹丕及其后代给予刘协足够的尊重,甚至在刘协寿终正寝后,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以汉天子礼仪将其埋葬于禅陵。亡国之君我们都知道很难善终,下场一般都比较凄惨,为何汉献帝刘协亡国后会受到曹魏政权的善待呢?远在西南的汉室宗亲刘备得知汉献帝亡国后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汉献帝刘协——汉王朝的最后一位代言人,他虽然因禅让政权亡国,但他所象征的意义却并未因为他的退位而骤然消退,汉朝若从刘邦建立的西汉算起,其在中华大地上的统治时间长达400余年,在这400余年里有一个问题不能被忽视,那就是民心,君不见华夏族之名皆因汉朝的存在而被冠以汉族之名,在这400余年里受朝廷恩惠的百姓、士子不计其数,不说远的就说在东汉末期朝廷虽然曾被董卓、曹操等人把持,但忠于汉朝的朝臣并未因权臣的存在而退缩,前有王允的设计*董卓,后有董承的衣带诏为王尽忠,后来事情虽然败露,朝臣被曹操屠*一批,但忠于汉朝之心的人并没有被*绝,人心思汉这是不争的事实,曹丕登基为帝后显然无法回避这个现实;除此之外再加之曹魏的班底也是在继承汉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善待退位后汉献帝不仅能笼络一班老臣之心,又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自己不背上弑帝的名头,曹丕何乐而不为呢?这是其一。
其二曹丕说起来与汉献帝还存在一层姻亲关系,曹操曾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于汉献帝为妃,其中曹节在伏寿伏皇后被幽禁而死后被立为新一任皇后,从这层关系上说汉献帝得喊曹丕一声大舅哥。虽然在至高权力面前,亲情很是淡漠,但从曹丕授意华歆去逼汉献帝让位,曹节曹皇后怒斥华歆,最后迫于无奈将玺印掷于栏板之下这一历史事件来看,曹节在曹丕面前还是有一定话语权的,因此顾及到这层姻亲关系,曹丕为了自己妹妹的幸福着想,善待汉献帝也是有必要的。(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并拜为贵人。及伏皇后被弑,明年,立节为皇后。)
其三汉献帝之所以被称为傀儡皇帝就在于从他被拥立为帝伊始,他都没有机会组建自己的势力班底,一位帝王若想掌控朝政拥有权力是必需的,汉献帝登基后,朝政权力被权臣把控,他想施政都没有可令出必行的空间,没有自己势力的皇帝就像被拔了牙齿的老虎一般,根本威胁不到新生的曹魏政权,既然无威胁,曹丕在获得自己想要的名分和权力后也乐得让汉献帝做一只吉祥物。
几家欢喜,几家愁,曹丕为了政治利益和现实考量善待退位后的汉献帝引得它的老对手刘备的不满,刘备号称中山靖王之后,汉室宗亲,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他一直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来发展自己的势力,现如今刘姓江山被曹魏取代了,匡扶汉室这面旗帜不能再用,若是让世人尤其是自己势力范围内的人知道汉献帝还在被曹魏政权好生对待,自己师出无名,会处于尴尬的境地,所以就有了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的这样一段记载:二十五年,魏文帝称尊号,改年曰黄初。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也就是说刘备在得知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不经求证,直接以汉献帝被*来为其发丧,并追忆谥号。刘备为什么要迫不及待的这样做呢?
简言之一句话刘备在丧失旗号后决定自立旗号,而汉献帝的存在与否就是影响他能否自立旗号的关键人物,汉献帝代表刘姓皇族正统,汉献帝存在一天,刘备自立为帝就名不正言不顺,为了自己能顺利称帝,所以在得知曹丕称帝后,刘备迫不及待不经求证的直接为汉献帝发丧。
刘备的表现可以从他后续的一系列动作中来印证,在为汉献帝发丧后,一些有心的大臣开始时不时的制造祥瑞或者谶纬预言,一切妥当后,以诸葛亮为首的一班大臣开始上书请求刘备顺天应命登基为帝,其言:“曹丕篡弑,湮灭汉室,窃据神器,劫迫忠良,酷烈无道。人鬼忿毒,咸思刘氏。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
有了之前的铺垫和下属的拥戴,刘备顺势登基为帝,一面新的合法的大旗伫立蜀国上空,蜀汉就此建立,天下纷争由东汉末年的群雄争霸进入到以魏、蜀、吴三国为首的三国乱世。
参考资料:《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