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逐日、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女娲补天……
每个中国人幼年时期的神话启蒙
几乎都是从这些故事开始的
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出处
那就是《山海经》
很多人把《山海经》当做
“古今语怪之祖”
虽然里面描写了很多异想天开的事物
但并非全篇都是虚妄之说
鉴于古人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从某种意义上讲
《山海经》可以作为
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
书中记载了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内容
东汉时,王景被派往治理黄河
临行前,皇帝把《山海经》作为参考书
郑重其事地交到王景手中
还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在他所著的《水经注》里
引用《山海经》达80多处
可见
《山海经》确实有不少可取的实用之处
· 什么是《山海经》·
我们现在看到的《山海经》
由《五藏山经》和《海经》组成
《五藏山经》一般简称为《山经》
记载的五个方位的山川所涉范围
大致相当于战国时期华夏各国的地域
依次记述了数百座山的名称、位置
以及动物、植物、矿物等各种资源
并详细描述了动、植物的
形态、习性、药效、象征意义等等
由于年代久远
其中一些地名难以与今天的地名比对
但是还有不少地名是可以确定的
《海经》虽然神话色彩比较浓厚,但也并不尽然
例如《海内东经》提到了流沙之地
也就是大沙漠
然后提到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其中的大夏国和月支国
在汉代张骞通西域的时候,还曾经到达过
◎ 当代学者王红旗考证的《山海经·五藏山经》图局部,据他研究,《山海经》世界里神域的中心昆仑山,在今天河套一带,即图中黄河“几”字弯内上部。(图自《中华遗产》2016年4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山海经》记载了300多处矿物产地、
近80种实用矿物
比古希腊的《石头志》
记载的矿物要多4倍,而且分类更细
英国的汉学家李约瑟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称赞道:
“《山海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宝库,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古人
是怎样认识矿物和药物之类物质的知识。”
最令人惊叹的是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
曾利用《山海经》里丰富的河道资料
考证出一条最古的黄河故道
为解读《山海经》作出了很好的范例
千百年来,《山海经》为中国人塑造了
一个梦幻般的的世界
充满了上古时代人类的想象
(图自《博物》2006年11月)
· 昆仑山,比想象中更庞大 ·
横空万里的昆仑山
被称为亚洲脊柱、万山之祖
中原先民为这座可望不可即的高山
赋予了最瑰丽的想象
创造出以西王母等为主要形象的
昆仑神话体系
《山海经》中这样写着: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
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百神之所在。”
不过,以现在的地理概念来看
昆仑山显然不是一座“丘”
也并非《山海经》中所说的“方八百里”
昆仑山是古老的褶皱山脉
其西段沿塔里木盆地南缘作西北—东南走向
东北坡陡峭,西南与喀喇昆仑山相接
它全长达2500公里
横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
向东延入青海省西部,抵四川省西北部
它不但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
也是亚洲中部的庞大山系
◎ 站在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瞭望塔上北望,巍峨耸立的昆仑山脉在地平线上延展开去,如屏障般遮挡了更远处的世界。在无人涉足的山巅之上,冰川仿若一条静卧的白色巨龙。(摄影/杨欣,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1年1月)
· 太华之山 = 华山 ·
《山经》中的《西山经》地域范围
东起晋陕间黄河,南起陕甘秦岭山脉
北抵宁夏盐池西北、陕西榆林东北一线
西南抵鸟鼠山、青海湖一线
西北可能到达新疆东南角的阿尔金山
但不包括罗布泊以西以北
《西山经》中的一些山大多都可以
根据其与一些河流的关系确定出位置
其中,“太华之山”
由于明确记载了山地中的河流北流注入渭河
故可明确无误地确定它位于秦岭
而又简练生动地描写它“削成而四方”
所以可以确定“太华之山”就是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