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便是林彪,和白崇禧的第一次对决,而俩人的第二次对决,便是青树坪之战。
一般情况下,事情往往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先说说当时的历史背景,起因就是:
淮海战役的时候,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战场上大量消耗,而新桂系的实力,却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新桂系属于是眼睁睁看着蒋介石败亡,他们自己说也曾伸出援手,也曾制定了正确的作战计划,奈何解放军太厉害,奈何蒋介石昏庸无能。当然了,这是他们新桂系自己的说法。
总之吧,蒋介石败局已定,而他手里没有了那几百万的部队之后,也就再也斗不过新桂系。
到1949年的时候,也就是解放战争的末期,以共产党的林彪视角来看,可以说天下大局已定;从国民党的白崇禧视角来看,真要是打起来,胜负难料。
三年前在东北的时候,白崇禧极力反对和谈,而现在全国都支持和谈,这时候就需要白崇禧拿出诚意了。
而此时的新桂系,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巅峰,由李宗仁出任民国的代理总统,而军事上归白崇禧一手主管。
(白崇禧和李宗仁)
于是双方举行了和谈,国际上也积极斡旋,新桂系想要达成“划江而治”的局面。
*接见了新桂系的代表,明确表示共产党方面也主张和平谈判,但是解放军务必要过江。而且以后国防部成立之后,可以让白崇禧带三十万军队。
在那个历史背景下,解放军犹如雷霆之势横扫八荒,所以*给出的条件非常优厚。
可是白崇禧不答应,他只想划江而治,也就是说解放军在江北,而他们新桂系在江南。
国共双方双方无法达成一致,战争已然无法避免。
这时候不禁疑问,白崇禧为何拒绝*的条件呢?这跟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想当年蒋桂战争的时候,他们新桂系也曾占据半壁江山,当年中原大战的时候,他们新桂系也曾打得蒋介石吐血。白崇禧认为,当今的新桂系,综合实力比以前更加强大,也能像以前那样,掌控大片河山而不败。
1949年的4月28日,既然和谈破裂,*随即通知林彪的第四*军,当前形势已然没有妥协的必要,消灭新桂系和其他任何反动派。
而白崇禧在江北的大量部队,迅速退回江南,开始沿线布防。
6月18日,林彪率四野精锐之师,气吞万里如虎,随即开始渡江作战,追击白匪。
前文说过,白崇禧要求部队追击林彪,而三年之后林彪从东北打到了江南,局势完全反转。
此时的“小诸葛”白崇禧,其实他非常的自信,想当年怒战孙传芳,在火车站借了一部电话,都能指挥战斗获得胜利。而今的四野精锐之师,可远非旧军阀能比。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为李宗仁写传记的时候,书里有这样一句内容,大概意思是:新桂系想要固守江南,等待国际局势的变化。其实他们也不需要多等太长时间,要知道国民党的蒋介石在台湾,很快就等来了朝鲜战争,而新桂系如果能固守江南,机会可能更多。
历史没有假设也没有如果,四野已然渡江!
以上便是青树坪之战的起因,其实到这时候,在解放军要渡江之后,天下大势已定。
说完起因,下面说说经过:
这时候正值盛夏,林彪他们的百万大军,在七月(阳历)流火的天气下,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
虽然四野的诸多军长和师长是南方人,但绝大部分的连长排长和士兵,以及骡子和战马都是从东北而来。
北方人来到这南方的湿热环境当中,酷暑侵袭大雨瓢泼,因而很多人都患上了疾病,骡马也都很不适应。
这种情况下,四野决定等天气凉爽之后,再跟白崇禧展开最后的决战,于是乎部队开始休整。
8月4日这天,湖南的程潜通电起义,此人跟新桂系的关系相当复杂,为敌为友、又为敌又为友……想当初蒋桂战争的时候,新桂系就曾鸿门宴扣押程潜,而李宗仁竞选总统的时候,程潜又大力支持。
往日种种已然翻篇,程潜这位湖南领袖、这位大革命元勋、投入到了共产党的革命怀抱当中。
也不知道程潜会不会叹息,当年他如果咬住黄埔军校校长的位置,不肯让给年轻人蒋介石的话,历史会不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呢?
而白崇禧得知此事之后,立刻策动那些已经起义的国民党官兵,以至于四万人开始南逃,准确来说这四万人是叛变。
第二天,林彪立刻出动十二兵团的三个军,以及第五兵团的一个军,共四个军的兵力前去追击。
而解放军的第四十九军,军长名叫钟伟,指挥部队全力追击,麾下的第146师,朝着宁乡的方向进发,不等后续部队来到,就已经风卷残云拿下宁乡,随即继续追击。
说白了,就是146师走太快,军长钟伟的攻势太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