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先秦时期,人死后以活人葬入死者墓穴的殉葬制曾经很盛行,这种情况又叫人殉,是一项残忍野蛮的殡葬制度,秦朝以后有所收敛,开始代之以木俑、陶俑。汉朝以后就很少有人殉葬了。但到了辽代,人殉之风竟又死灰复燃,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甚至强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此后,金,元,明初都有一定的殉葬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期才结束了殉葬制度,这个明英宗朱祁镇是公认的没有建树的皇帝,不知忽然动了什么慈悲念头,他临终时却作出一个决定:从他开始废除人殉制度。他的继任皇帝明宪宗在临终前也再一次强调不要殉葬,以表达对先帝决定的尊重。这两代皇帝的坚持执行,终于给明朝的人殉制度画上了句号。
但到了清初,殉葬制度又再次重现,清太祖努尔哈赤死于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生前就令他喜欢的女人阿巴亥为之殉葬,他死后,阿巴亥为了保全几个儿子只得盛装自尽,年仅37岁,阿巴亥以外,努尔哈赤身边的4位宫女也被一块殉葬了。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其妃敦达里、安达里殉葬,这说明清初皇室的人殉制曾经非常盛行。
此制度到了康熙帝时才算结束了,康熙年间,御史朱斐上书,“屠残民命,干造化之和。僭窃典礼,伤王制之巨。今日泥信幽明,惨忍伤生,未有如此之甚者。夫以主命责问奴仆,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二者俱不可为训。且好生恶死,人之常情,捐躯轻生,非盛世所宜有。”
于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敕,禁奴仆殉主,明令彻底废除活人殉葬之恶俗。但即使如此,各种实际的自愿或强迫的殉葬还是存在了很长时间,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地区还有买童男童女殉葬的事情。
这里只说康熙帝,在他死后,他的墓中埋葬了五十二位女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康熙堪称一位风流皇帝。他一生拥有五十五位后妃,五十五个子女,是清朝十位皇帝中后妃最多、子女最多的人。康熙帝12岁时就结婚了,正妻是赫舍里氏,在他亲理朝政之后就开始了他的风流史。直到晚年,康熙仍不断的召江南年轻貌美女子入宫,仅仅正史记载的老婆就有55个。
康熙帝死后,雍正皇帝曾经降谕内务府官员,命令他们慎重处理康熙“未亡人”的安葬事。最终,康熙的陵墓中,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样的埋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古代帝王在去世之后,一般都是和皇后合葬,这也是皇宫中的一种规制,可是康熙皇帝的陵墓却同时安葬了四十八位女子,这在中国历史上堪称罕见。但这个主张是由康熙皇帝自己在生前就决定好的,他对于后宫女子们的生活比较重视,通常在帝王离世之后,他生前的妃子都要独守皇宫中等死,而康熙皇帝却下令在自己去世之后,嫔妃们可以追随自己的子女去他们的府邸生活,同时他也允许这些嫔妃在去世之后和自己一同合葬,所以康熙陵墓中虽然有52位陪葬的女人,但都是死后葬到里面的,并不是为他殡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