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向阳
近日,杭州市举行了关于钱镠墓盗掘案件情况通报会。通报称,该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39名,成功追缴秘色瓷、金玉腰带等一大批极其珍贵的文物。钱镠墓,是浙江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你可能不熟悉钱镠,但你一定对传颂千年的名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很熟悉。我们来看看写下这名句的钱镠是一个怎样的神奇人物。
拥兵两浙却未恃宠而骄
钱镠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唐朝大中六年(公元852年),钱镠出生于杭州临安县。相传他出生时突现异象,而且相貌奇丑,父亲钱宽认为不祥,想把他扔弃到屋后井中溺死。但钱镠的奶奶不忍心,才使他留下一条性命。于是他的乳名就叫“婆留”(“阿婆留其命”的意思)。这口井后来也被称为“婆留井”。
钱镠自幼喜欢习武、研究兵法,擅长射箭、舞槊。这使他后来在乱世中有了用武之地。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浙西狼山镇遏使王郢拥兵作乱。石镜都镇将董昌招募乡勇平叛,24岁的钱镠便应募投军,随军平定了王郢之乱。钱镠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屡立战功。后来,钱镠逐步平息浙西此起彼伏的叛乱,由此受到唐朝的嘉奖,成为浙江西道的封疆大吏。后因董昌叛唐称帝,钱镠接受朝廷使命派兵攻破董昌叛军,使其投江自*。
公元896年,唐昭宗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又加检校太尉、中书令,将其画像列入凌烟阁功臣,赐铁券,恕其九死。唐昭宗颁给钱镠的丹书铁券,就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免死金牌”,目前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公元904年,唐朝中央册封钱镠为越王。907年,朱温篡唐称帝,改国号为梁,并册封钱镠为吴越王。这时,手下部将纷纷建议钱镠拒绝封号,出兵讨伐朱温。钱镠拒绝出兵,保证世代归顺中原,不搞分裂。
朱温篡唐后,前蜀、南吴、南汉、闽国等地的割据者先后建国称帝,他们劝钱镠也称帝,但钱镠笑着说:“你们自己坐在炉炭中,还想把我也拉到上面。”吴越国历三代五王,始终没有建国称帝。钱镠生在群雄割据的时代,拥兵两浙,却未恃宠而骄,而是告诫子孙“永不称帝”。
不过,这并不等于钱镠没有称帝的野心,而是因为吴越国地域狭小,地处东南沿海,地势平坦无险可据,而且国力较弱,这里一面临海,三面强敌环绕。为此,钱镠非常清醒,只有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才是上策。与其他一些藩镇穷兵黩武政策迥然不同,他在战略上以防守为主,在战术上力求速战速决,以确保国家稳定、生产发展。
祖孙三代奠定“苏杭天堂”
江南繁盛千年,是由钱镠祖孙三代打下的基础。
整个五代十国时期,钱镠和他的后继者,没有参与各种以领土扩张为目的的战争,而是以“保境安民,发展农商”为基本策略,留心地方治理,着力发展经济,以此为起点,长三角地区崛起为中国近千年来最富裕的地区。
钱镠常说:“民为社稷之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也。”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钱镠采取奖励垦荒、发展农桑的政策。他下令扩大垦田,发动百姓在山区开垦低丘缓坡,在水乡修造圩田,并对垦荒者减免税赋。
钱镠还派军队进行屯田,发动百姓种桑养蚕,使蚕桑成为苏、杭、湖、秀、越、明等州的主要农经作物,为丝织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以丝织业、瓷器业为重点的手工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外贸易的繁荣,与北方各国和朝鲜、日本等海上贸易非常兴旺。
吴越国都杭州是两浙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893年,钱镠征发民夫二十万连同十三都兵,对隋唐遗留旧城加以重修扩建,城内建子城,城外建罗城。公元910年第二次扩建杭州城,从而奠定杭州城市基础。钱镠两次修筑杭州,在子城内建宫室殿堂,规模宏大,堂皇华丽。外围罗城西起秦望山,东濒钱塘江,南至江干,北到艮山门,方圆七十里,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市井繁华,商贸云集,杭州一跃成为东南沿海的大都会。
当然,如此大兴土木、征用民力,自然也引起了一些民怨。但钱镠坦然说道:“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苟得之于人而损之己者,吾无愧欤!”
千秋功过后人评说,历史印证钱镠的判断是正确的。吴越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民生从而得以蒸蒸日上,繁荣发展。钱镠由此成为古代历史上对江南地区开发力度最大、发展贡献最著名者,为“苏杭天堂”的美名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镠下令扩大垦田,专门设置水利部队,征调大批兵卒、民工,修筑海塘、疏浚内湖。疏浚西子湖,并与运河相通,改善水利,得游览、灌溉两利,使得杭州、苏州、嘉兴、长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促进了农业发展。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钱镠增调军民数十万沿钱塘江北岸,开展水利大决战,并采用立滉柱、打竹笼的科学方法降服汹涌的潮魔,筑起了一道从六和塔到艮山门的捍海石塘,根治了杭州城的潮浸之患,还留下了“钱王射潮”的美丽传说。百姓们为了纪念钱王这次射潮的功绩,就把江边的海堤,叫做“钱塘”。钱镠也被称为“海龙王”。
钱镠对于西湖的治理很有功绩。原来杭州的水质很咸,难以下咽。早在公元781年至784年,杭州刺史李泌凿井六口,引入西湖水供城中百姓生产生活之用;“钱王又凿井九十九眼以泽民。”杭州的“百井坊巷”,传说原来有井九十九眼,就是钱镠开的,故称钱王井。钱镠第七子元瓘命将士引西湖水入城为涌金池,便利居民汲取饮用。
唐代时,不少湖民开始在西湖里种植浮田,又称为“葑田”。到钱镠时,因为浮田的侵蚀,西湖湖面缩小,严重影响居民用水和农田灌溉。当时,还有人进言“如填西湖,以建府治,垂祚当十倍于此。”但是钱镠却不为所动,理由是:“百姓藉湖水以生,无水即无民。尔无妄言,吾不为也!”钱镠不仅不填埋西湖,反而组建一支专门队伍(撩湖兵)疏浚西湖。由是西湖在吴越钱氏治下,始终保持活水涌动的上佳状态。
西湖
“陌上花开”,最浪漫的帝王情书
钱镠的庄穆夫人吴氏,每年寒食节必归娘家临安。吴氏回家住得久了,钱镠就会想念这位结发之妻,便要带信给她。
那一年,吴氏又去了临安娘家。钱镠在杭州料理政事,一日走出宫门,却见凤凰山脚,西湖堤岸已是桃红柳绿,万紫千红,想到与吴氏夫人已是多日不见,不免又生出几分思念。回到宫中,便提笔想写上一封书信,也不知道夫人何时省亲结束,写什么呢?
其中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意思为田间阡陌上的花开了,你可以一边赏花,一边慢慢回来。虽则寥寥数语,但却情真意切,细腻入微,千古柔情。其中或是思念,或是问候,浪漫之中不乏催促之意。
这几个字成了帝王中最浪漫的情书。后人评价,钱武肃王(钱镠)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不过数言,而姿致无限,虽复文人操笔,无以过之。
北宋熙宁年间,苏东坡任杭州通判,颇有感触,便写下了三首《陌上花》诗。清代学者王士祯曾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后来还被里人编成山歌,就名《陌上花》,在家乡民间广为传唱。清代赵翼《西湖咏古》诗中写下的:“千秋英气潮头弩,三月风情陌上花。”可以说是对钱镠治水和侠骨柔情最贴切完美的写照。
钱氏家训造就千年名门望族
钱镠,被奉为钱氏始祖。宋朝编撰的《百家姓》中,开头便是“赵钱孙李”,“钱”姓仅次于“皇姓”赵姓。
更为难得的是,千年的历史轮回中,中国古代多少帝王将相早已化为一抔黄土,可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而以钱镠为始祖的吴越钱氏家族,却能千年长盛不衰,自唐末历五代,到宋朝400年间,钱氏家族封郡王、国公者二十多人,封侯拜相、内阁入仕者将近百人,宋朝皇帝说“忠孝盛大唯钱氏一族”,清朝乾隆帝御赐“清芬世守”匾额,吴越钱氏家族被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这一切,与钱镠的严谨家风密切相关。例如他两度订立治家“八训”“十训”,即向子孙们提出的要求。这些后来合称《钱氏家训》。其中虽然有一些封建思想,但大部分是饱含人生智慧的金玉良言。例如讲求忠孝仁义,爱兵恤民,多做慈善、不贪图美色等,像“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于圣贤;子孙虽愚,诗书必读,勤俭为本,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吴越国王陵
作为曾经雄霸一方的王族,钱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也未曾留下万贯家财,而是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以及修身自重的道德规范。
据统计,整个宋代,钱氏家族中有320多人得中进士。这些钱氏精英虽然在政治上未曾扮演过轰轰烈烈的角色,但他们在学术、文化、医学等领域成果斐然,出现了钱藻、钱惟演等一批名家。也有人统计,钱家共出了350个进士,真正的名人1000多位。尤其是到了近代,钱氏一门更是人才“井喷”。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巨擘云集,仅在世界上被尊为“院士”者就达数百人: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物理学家钱学森,力学家钱伟长,学者钱钟书,历史学家钱穆,语言文学家钱玄同,生物学家钱煦,法学家钱端升,水利专家钱正英,化学家钱人元,音乐家钱仁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鸣高,中科院院士钱钟韩,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等等。
可以说,钱氏后人秉承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造就了钱氏一门世代家风谨严,人才辈出的传奇。正是因为有着浩然正气的家风,钱家才能传承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最耀眼的家族之一。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