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全面侵占蓄谋已久,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频频付之于行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在积极推进武力侵入中国东北的同时,着手伪满“建国"运动,长春是在策划伪满建国的过程中被选定为“国都”的。
日本关东军选择长春作为新建傀儡政权的“首都”,是经过长期思考和策划的。日本占领东北后,对如何进行殖民统治问题做了多种设想。
早在九一八事变前,即 1931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做出对侵华形势的判断,其中对建立傀儡政权提出了三种方案:
第一方案是建立“亲日的新政权”,取代张学良东北军政权,但该政权仍置于中国中央政府之下。
第二方案是建立“独立国”,脱离中国中央政府行政管辖。
第三方案是占领满蒙地区,使其直接成为“日本领土”。
对于上述三种方案,关东军军部内部各有主张,如陆军大臣南次郎就极力反对第三方案,认为“消灭现有东北政权,树立以宣统皇帝为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政权,当为上策”。
他密令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少将,按照建立傀儡政权的方针付诸实施。基于这一思想,关东军参谋部形成了一份《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日本支持的、以宣统皇帝为首的。包括满蒙四省和蒙古的伪政府。
在决定长春为伪满洲国“国都”之后,东北各地的“代表”们曾提出以奉天,吉林、长春、哈尔滨、洮南等地作为“国都”的意见。如由日伪控制的沈阳商工会所向关东军陈情:“现在,在奉天居住的工商界人士都处于十分不安的状态之中,为了安抚民心,能否公布制订中的奉天城市规划方案和重新考虑在长春建都一事?”但此议被日本关东军拒绝了。本庄繁的方案作了说明:“首都原拟在沈阳或者哈尔滨,但沈阳偏南,哈尔滨又偏北,都不相宜。长春位于东北的中心,最为适当,并且便于建设,因此首都拟设长春,改名为新京。"
日本关东军为什么会选定长春作为“满洲国国都”,而不是东北知名的城市大连、沈阳,哈尔滨或吉林呢?这主要是从侵华战略考虑的。
日本关东军并不满足于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其战略方针是要以东北地区为基地,北上进攻苏联远东地区与西伯利亚。因此,“满洲国国都”的选择要服从于这一战略方针。鉴于此,大连地处偏南,距苏联又较远,故不宜作为“国都”。伪满洲国的首任总务厅长驹井德三就曾说过:“大连、旅顺气候温和,风光秀丽,一旦在这里住下来,就会失去向北方荒凉的地区进取的愿望。”另外,旅顺、大连早在日俄战争以后就落入了日本手中,是日本的殖民地“关东州”。所以,关东军最先否定了定都大连的提议。
奉天(沈阳)作为东北最大的城市,几百年来就是东三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当时拥有40万人口,其中日本人超过了2万人。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就从旅顺搬到了奉天,日军的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还出任了奉天市长,日本政界﹑军界的许多要人和汉奸也都聚在这里,奉天成为日本侵略者向东北各地进攻的大本营。
在1931年10月24日,关东军参谋部起草的《解决满蒙问题根本方案》中就有“首都设于奉天”的提案。关东军司令部则认为,虽然奉天的交通条件好,城市规模也很大,还是日本人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满铁附属地”。
但是,这里也是奉系军阀的政治中心,奉军的势力和影响都很深,遗留有许多旧军阀的残余问题。在地理位置上,奉天位置偏南,距国民政府统治区较近。在历史上,奉天曾是清朝的故都,在此设“国都”有复辟清朝之嫌,不利于建立受日本控制的“脱离中国本部”的“独立国家”。所以,关东军司令部认为奉天不适合做“新国家”的“首都”。
北方重镇哈尔滨,系中东铁路沿线的大城市,拥有松花江航运,交通便利,并且地处北满,符合日本的“北进"方针,但地理位置偏北,实行东省特别区制,且与苏联接壤,是其政治据点。
特别是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中东铁路还在苏联的控制中。
因此,关东军认为苏联对哈尔滨的威胁较大,对此地的控制没有把握,况且,在关东军进攻黑龙江省时,遭到了马占山领导的黑龙江省驻防军的坚决抵抗,这是日军入侵东北以来首次遭到的激烈抵抗。从对苏防御和中国对日激烈抵抗的角度出发,关东军认为哈尔滨不适合作为“国都”。
至于吉林,虽然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但城市规模较小,而且,偏离南北铁路干线,距离交通大动脉南满铁路甚远,不利于日本掠夺和运输物资。所以,吉林也被排除在外。
如上所述,从地理位置和政治上考虑,大连、奉天,哈尔滨和吉林都不在日本关东军“选都”的范围之内。与上述诸城市相比,对日本关东军而言,长春具有相对较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