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
老四甭管是大事、小事,从不瞒着老十三,纵使是谋划夺嫡这种要命的事情,也从不避讳老十三。老十三性格比老四大方,组织与沟通能力比老四强,老四自己也清楚这点,所以有很多事情让老十三出面去做,一来二去,老四对老十三就更为器重,而老十三也会觉得老四对自己是推心置腹。老四也正是在老十三的鼎立支持下,方才成功继位。
老四刚升级不久,便给老十三办了一个盛况空前的亲王册封大典,还让他担任总li事务王大臣,赋予他的权力也是相当的大,就差把皇位让给他了。也是爱屋及乌吧,老四把老十三的生母章佳氏从一个庶妃抬到皇贵妃的高度,并开创先例,让章佳氏以皇贵妃的身份和康熙合葬,这还不算完,就连章佳氏的族人都得到了恩惠,全部脱离包衣的身份。
老十三的亲王礼比乌雅氏葬礼搞得都隆重
二、老十三的投资1、其他势力的劣势
老十三能得康熙十年之宠,得老四倚为臂膀,自是聪明绝顶之人。康熙四十七年之后,他能做的选择并非只有老四一人,甭管老四对他有多好,如果他自己不愿意支持老四,老四还能绑着他不成?甭管其他皇子对他多不友善,如果他主动去示好,谁还嫌自己的势力过大,不要他不成?
老大胤禔肯定是不能选的,本来明珠垮台后,大爷党就没什么戏了,老大还迷了心智般地建议康熙把老二给了结了,纯粹是自掘坟墓,好在康熙也顾忌着父子亲情,只是圈了他,好歹是保住了性命。老二胤礽虽说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底蕴深厚,可经此一遭,再加上索额图早已灰灰湮灭,也是注定没戏了。
老二画像
老三胤祉向来是游离在核心圈之外的,总想着靠编几本书来博取机缘,康熙是喜欢书,可更喜欢能在实务上为他分忧解劳的人。此外,老三还在老十三母妃去世不满百日时剃头,按当时的礼法来说,这是对章佳氏的大不敬,老十三即使只从情感出发,也不会选择老三。老八胤禩为人宽和,兼容并蓄,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都是诸皇子之中最强者。
可一个势力如此大的皇子是否能被康熙包容呢?当时康熙让群臣推荐储君人选,结果几乎一大半的大臣都向着老八,这可让康熙惊到了,心想这哪天要是让他不开心了,还不得篡位啊。于是乎,老八倒霉了,被刷到了第二梯队。至于老十四嘛,连他自己当时都依附着老八,老十三又咋会去选他呢?
老三画像
2、老四的优势
相比老大的“傻直”,老四更懂得讲究方法,一废太子之后,老四出人意料地支持复立老二,足见他的城府之深。相比老二的狂妄和滥用门人,老四更谨慎,更懂得爱惜羽毛,他的门人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少而精。相比老三的“书生气”,老四既能发挥自己的文学特长,给康熙写赞歌,又能帮康熙分担很多政务。
相比老八的“光芒夺目”,老四更加懂得韬光养晦的处世哲学,康熙是多精明的人?在他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哪是那么好搞的?康熙要的是皇子们在他规划的圈圈里争,不能越界,争是要争的,不然没上进心,可争得太明显则是白费力气,不争是争,争是不争,这里面的水可是深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