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这件素纱禅衣的使用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有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夏天贴身的纳凉装,但也有学者提出反对。大部分学者还是认为素纱禅衣是一件外罩,可能用于婚礼。
虽然无法确定素纱禅衣的用途,但这种透明的纱衣却实实在在是古人心头所好。
在北齐画家杨子华的《北齐校书图》中,那群校对书籍的文人身上披着的正是纱衣。
也有人认为,这幅图画的是魏晋名士。魏晋名士好食五石散,食后会全身发热,于是他们便穿上这种轻薄的纱裙来更好地散热,也就是“发散”。
南宋时我国丝织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仅产量大增,而且丝织品类也更加丰富。
沈田先生曾专门就福州茶园山南宋墓中一件印金山茶梅花边对襟合领烟色绉纱单衣进行赏析。
这种绉纱不同于普通纱和织金纱,明清之前多被称为縠,上文所说的素纱禅衣使用的素纱也是縠。在《释名》中也有提到:“胡,粟也,其形戚戚,视之如粟也”,由此可见这种纱在起绉之后会表现出如粟一般的效果。
沈田先生还提到,绉纱在南宋江南地区产量甚高,十分适合江南夏天的湿热气候。
这样看来,在中国古代,纱衣的确有用作夏服以避暑热的历史。
裲裆袹腹除了选择这些轻薄的布料,为了度过炎炎夏日,古人也会选择清凉的衣服,裲裆袹腹。
裲裆,俗称“两当”,也可以写成“两裆”,盛行于两晋南北朝,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是古代的背心、马甲。
这种衣服大多是用棉帛制成,前后各一片,前当胸后当背,在肩部用两条带子相连,腹部两侧不漏光,腰间用带子系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