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抓鹿这种事,其实很难,毕竟是活鹿,估计只能套,老人孩子女人干不了,那么这些人就会在家里种地,其实并不会耽误粮食的生产。
而且楚国不可能到处都是森林,平原地区的人没鹿可抓,也只能种地。如果全民都去抓鹿,那么鹿很快就会在楚国灭绝,没了鹿大家就又回去种地了,根本不耽误生产粮食。"管仲买鹿"的故事,显然没有逻辑性可言。
而且在《管子·轻重篇》一节中,将陕西的梁国和山西北部的代国,都变成了齐国的邻居。鲁国和楚国居然会对齐国臣服,秦汉才会出现的衡山国,也坐了时光机来做齐国的邻居。战国时代才会有的赵国,也出现在了管仲的时代。这样的内容,让人实在是难以接受。
后来经过我的研究发现,如今流传于世间的《管子》,出处居然是《四库全书》,就是那个号称"毁书"的《四库全书》。当年乾隆皇帝让纪晓岚主持修订《四库全书》,将天下的书籍进行收集抄录。
在修订这套书的过程中,其实出现了很多错误。比如《四库全书》的总校对官陆费墀,因为《四库全书》中的错误太多,被乾隆处以重罚,还把官给免了。陆费墀因此郁郁而终,死后家产居然还被抄家,用来补贴修订《四库全书》的费用。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管仲的一系列经济战,很大程度都是后人胡编的,不仅内容牵强附会,而且逻辑奇差,禁不住推敲。由此也证明了,我们古代的一些典籍,内容和逻辑也未必正确,如果一味地迷信,那么后果非但没有受益,反而受其害。正因如此,古人才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还是比较有道理的。
我们在看书之余,更应该学会思考和辨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而不是沦为一个没有分辨能力的知识储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