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标题不是我夸张,“唯一”的说法来自百度百科,请审稿编辑明鉴!)
上回说到了《簪花仕女图》,这幅画是怎么来的呢?
安史之乱以后,对于好不容易迎来的安宁生活,大家都很珍惜。
皇帝和官员也觉得应该大搞“文治”,营造出天下升平的气象。
所以追求享乐和安逸成了社会主流的生活形态。
到了贞元年间,这种风气就更为突出。
当时著名诗人杜牧还这样描述:“至于贞元末,风流悠绮靡。”
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正是描绘了在这靡靡之风之中的唐代仕女生活的情景。
——以上为官方主流说法。
《妖猫传》里反映的正是贞元风流
不过,这幅画的诞生还有另一个故事,跟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有关。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谋反被*,她的府邸被唐玄宗作为贺礼,赐给了新婚的寿王李瑁和寿王妃杨玉环,改名寿王府。
当时还是宫廷画家的周昉,奉诏为杨玉环画像。
当周昉来到寿王府后花园,只见杨玉环带着长宁公主、咸宜公主等人正在赏花。
彼时花开满园,人在花间,更比花娇。
杨玉环连有后宫三千佳丽的唐玄宗见了都把持不住,何况周昉?
但毕竟身份悬殊,而且周昉作为一名画家,更多的是对美的欣赏。
被绝色惊艳的周昉目识心记,几日后便画成了流传千古的《簪花仕女图》。
(下为《簪花仕女图》全卷,手机需横屏观看)
《簪花仕女图》
——不管哪一种说法。都忽视了一个事实:《簪花仕女图》其实原本并不是一副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卷。
1972年,由于画心开裂问题,辽宁省博物馆请文物保护专家对它进行重裱修复,就在揭裱时,大家发现,《簪花仕女图》长卷的画心原来是由三段画绢拼接而成的!
比较明显的拼接部分为左数第二个比例较小的仕女、白鹤与画面左边的小狗。
而且画中的几位仕女的位置并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人物有高有低,特别拼接的小仕女与周围的人物相比,很不协调。
所以,专家们推测:《簪花仕女图》原来很可能是画在三座屏风上的三幅屏风画。
类似此画上的屏风(五代《重屏会棋图》)
所以接下来一笑讲《簪花仕女图》的赏析时,不会涉及构图布局方面——拼出来的画,有何布局可言?
《簪花仕女图》的线条自不用说,最出彩的是它的色彩运用。
大家可以特别留心地观察一下画中贵妇的手臂在纱衣遮掩下的色彩变化——遮掩下的手臂颜色比裸露在外的肤色深,又比薄衫下的颜色浅,生动地将纱衣的透明感再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