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912年2月12日,随着清朝最后一位太后隆裕太后以自己名义颁布的《退位诏书》,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成为了清朝的最后一个皇帝,享有296年国祚的清王朝就此结束对中国的统治权,取而代之的是以“民主共和”为宗旨的中华民国。众所周知,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不乏投降新政权的君主,但是他们的下场几乎都一致的不好,有的被毒死,有的被暗*,有的被流放,下场可谓凄惨不已。而到了溥仪退位的时候,中华民国竟然没有以古之规律而对待投降之君,反而礼遇有加,同意其继续暂住紫禁城,时人称其为“逊清小朝廷”,得以继续在宫内居住的溥仪依旧过着皇帝般的生活,就连供皇帝用膳的御茶膳房民国政府都给他留了下来,在宫内溥仪是既可以养鹿遛狗还可以去宫外坐汽车逛大街,如此看来这比原来隆裕太后在世时的管束生活甚至更好一些。并且每年还有民国政府给发的400万两白银(新币改制后,变为400万元)作为津贴补助,这在历史上算是最高的礼遇了。按理来说中华民国政府不应如此,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民国政府反其道而行呢?
溥仪
一、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大家都知道1911年发生了辛亥革命,革命党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取得节节胜利,晚期积贫积弱的清政府灭亡是大势所趋,而作为临朝称制的隆裕太后则把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时为内阁总理大臣的袁世凯一人身上。此时的袁世凯岂能不知清朝命数已尽,所以一边尽自己最大努力压制革命军的攻势,另一方面他给自己留了后手,暗中联络革命党并与其谈判,最终南北议和就此形成。1912年元旦这一天,中华民国在南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公推为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的居中调停下,清政府在2月12日这一天宣告退位,这一切来的如此容易那是因为孙中山答应袁世凯只要清廷退位自己便将总统之位转给袁世凯。果不其然,在清帝退位后的第二天,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4月1日正是让位于袁世凯。
隆裕太后
可以说给出清廷那么多的优厚条件是孙中山和袁世凯共同商量出来的,他们考虑的第一方面就是清朝虽然灭亡,很多内陆省份都已经纷纷独立以归附民国政府,但是在一些边疆大省,诸如内外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等地,清廷在这些地方还是有军队势力存在的,这一点不得不防;在1911年底到1912年初的这段时间,宁夏、陕西等地的清军已经在开始反击革命军的过程中,并且如日中天的革命军并没有讨到多少好处反而吃了很多亏,所以为了顺利的把退位后的隐患根除,才想出给予清廷十分优厚的待遇,从而防止再发事端。
袁世凯
二、形势所迫必须得休养生息
虽然孙中山和袁世凯形成了“南北合议”,但是还是各自为派。
南北议和
对于孙中山的角度来看,在逐渐取得胜利的革命军内部,渐渐的出现了内讧等问题,尤以南方最为严重,南方的革命军在经过几场大战的洗礼后,完全不是袁世凯所管辖 的北洋军的对手,再这么打下去对自己肯定没有好处。
孙中山
而袁世凯除了与孙立场不同,其他想法和孙中山基本一致,也是害怕自己的北洋军因为权势的诱惑而出现内讧,所以为了防止自己内部生变,老袁也要让清帝尽快退位,给予其高官厚禄来堵住悠悠之口,自己的北洋军方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