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大多数隋唐英雄系列小说和评书中,李密之败,都是败于红颜祸水,李勣(书中为徐懋功,那还真没写错,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在《隋唐演义》中还写了一首打油诗:“心中恼恨西魏王,玉玺换来萧美娘,瓦岗山上散众将,一统江山归大唐!”
这首诗肯定是说书人替李勣写的,以李勣的文武双全,肯定不会写这种类似“浅浅体”的歪诗。这首诗的水平,跟现在某些著名刊物和协会大人物有一拼,但是在诗歌盛唐,却连垃圾都算不上。
演义和评书的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说萧皇后乱击鼓导致瓦岗军溃败,单雄信一怒之下挥起长槊辣手摧花,也有的说萧皇后几经辗转进入李世民的皇宫,弄得李世民也像杨广一样无心朝政,连长孙皇后和才人武媚娘都不理了。
李密之败是不是因为重色轻友,萧皇后有没有在隋炀帝杨广、大许天寿皇帝宇文化及、大夏王窦建德之间多次倒手,正史和演义的记载当然不一样,后来成为唐朝名相的魏征魏玄成,在编纂《隋书》的时候,就直言不讳地替萧皇后鸣冤。
在魏征的笔下,隋炀帝的萧皇后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淑女,比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强多了,隋朝二世而亡,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罪责更大:“文献德异雎鸠,心非均一,擅宠移嫡,倾覆宗社(废杨勇而立杨广),惜哉!《书》曰:‘牝鸡之晨,惟家之索。’高祖(杨坚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之不能敦睦九族,抑有由矣。萧后初归藩邸,有辅佐君子之心。炀帝得不以道,便谓人无忠信。父子之间,尚怀猜阻,夫妇之际,其何有焉!暨乎国破家亡,窜身无地,飘流异域,良足悲矣!”
我们查阅史料得知,隋炀帝杨广生于北周天和四年(569年),萧皇后生于北周天和二年(567年),魏征生于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三个人要是见了面论辈分,萧皇后就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大姐大”——足足比魏征大了十三岁,比杨广也大两岁。
读者诸君都知道,杨广其实是唐高祖李渊的表弟、唐太宗李世民的表叔,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599年1月23日)的李世民,比萧皇后小了三十二岁。据此推断,萧皇后进入长安跟贞观天子李世民见面的时候(贞观四年,630年),女的六十三岁,男的三十一岁(虚岁三十三,按照当时的习惯,生日小的人虚两岁),李世民是绝对不会对头童齿豁的“表婶”有什么非分之想的——古代四五十岁就算老人,萧皇后半生飘零,老得更快,即使是放在现代,六十三岁的老人,也不会让三十出头血气方刚的李世民产生兴趣,更何况他们的亲戚关系也不算太远。
李世民沉迷萧皇后是不可能的,生于582年的李密比萧皇后小十五岁,即使他再饥不择食,也不可能为了萧皇后而消磨龙飞九五的雄心——事实上李密也就是在隋炀帝的朝会上见过萧皇后几次,而且按照规矩是不能直眉瞪眼地“欣赏”的。
在《隋唐演义》中,萧皇后还是很有魅力的,李密见了他就迈不开脚,秦琼和李勣魏征都看不惯李密的做派,魏征和李勣一商量,干脆来了个不辞而别:“瓦岗义军回到瓦岗山后,李密每日深居后宫和萧美娘饮酒作乐,手下战将议论纷纷,怨言不绝。秦琼和徐懋功心中也甚不满。徐懋功借酒兴,要来文房四宝,竟在银安殿的粉壁墙上,题诗一首。题诗已毕,投笔于地,哥儿俩竟然扬长而去。”
从《隋书》和《北史》相关记载来看,萧皇后似乎没见过“西魏王”李密,魏征六易其主后受命编纂《隋书》,对萧皇后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高祖(杨坚)大善之,帝(杨广)甚宠敬焉。帝每游幸,后未尝不随从。时后见帝失德,心知不可,不敢厝言。”
在魏征看来,萧皇后是一位德才兼备的淑女,如果隋炀帝杨广听了她的话,隋朝可能就不会二世而亡了。
《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和《隋书·卷三十六·列传第一》都记载了萧皇后的颠沛轨迹:“及宇文氏之乱,随军至聊城。化及败,没于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遣使迎后于洺州,建德不敢留,遂入于虏庭。大唐贞观四年,破灭突厥,乃以礼致之,归于京师。”
按照这两部正史的记载,萧皇后并不曾被瓦岗军掳去,当然也不会跟李密有什么交集,迷惑李密更是无从谈起,秦琼和李勣在李密战败前,也没有拂袖而去:秦琼、程咬金、裴行俨、罗士信等人,都是在重伤不起的情况下被王世充的“隋军”俘虏,秦琼后人的墓志铭上回顾秦琼履历的时候,还特意加上了一句:“叔宝,隋龙骧将军,从高祖神尧帝(李渊)擒尉迟敬德,拜上柱国、马军总管。”
秦琼这个“隋龙骧将军”称号,实际是王世充用越王杨侗(皇泰主、隋恭帝)的名义封的,秦琼原本就是隋朝正六品建节尉,受封隋朝龙骧大将军(开府为一品官,不开府为二品官),也算破格擢升。
秦琼离开李密,是被俘而非出走,李勣就更有意思了:李密火并翟让,李勣挨了一刀,差点被砍断脖子,是王伯当极力劝阻才保全了性命。
李勣十七岁就跟随翟让起义,两人关系十分密切,翟让被*、李勣差点被*,当李勣居然成了瓦岗(西魏)最后一个忠臣,李密不信任他,他却对李密一往情深:他不但把率众投唐的功劳全让给了李密,还在李密反叛被*后,冒着生命危险向李渊求情,收葬了被枭首示众的李密和王伯当——有人说李勣要收葬的实际是王伯当而非李密。
不管怎么说,萧皇后都没有被单雄信刺*,秦琼和李勣也没有因她而脱离瓦岗军,《隋书》主编魏征对萧皇后的评价是否客观,那就得由精通隋唐历史的读者诸君来做最后的评判了。半壶老酒要请教大家的问题只有一个:贞观四年,萧皇后以六十三岁高龄,风尘仆仆地长途跋涉来到长安,已经把弟妹收入后宫的李世民,会对这样一个老妇人感兴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