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溥仪的名义宣读《清帝退位诏书》,清朝正式灭亡。根据《清帝逊位优待条件》,溥仪退位后可以享受以下优待条件:清帝称号不变;每年岁币四百万元;逊帝暂时居住在紫禁城后半部分,以后移居颐和园等。
溥仪的少年时光是在紫禁城里度过的,直到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这年他18岁。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到发动“北京政变”, 鹿钟麟作为冯玉祥的得力干将最先入城,因为他肩负着一项重要任务。
11月5日,鹿钟麟携摄政总理黄郛、北京警察总监张璧、社会名流李石曾,从北京警卫司令部乘汽车出发,并率领40名军警,目的地紫禁城神武门。守卫紫禁城的皇室警察被突如其来的阵仗吓坏了,还没回过神来了就被全部缴了械。
鹿钟麟率领众人进入神武门直入隆宗门原军机处旧址,并着人让内务府大臣邵英和荣源来见。鹿钟麟向两人展示了大总统指令以及修改后的清室优待条件,要求溥仪两个小时内废除帝号,迁出紫禁城,移交各种各项公私物品。
溥仪自然不愿意就此离开,两个小时后还继续拖延,鹿钟麟以炮击紫禁城相威胁,这才迫使溥仪等人仓皇离开。鹿钟麟在回忆录中写道:(下午16时10分)汽车共五辆,我乘第一辆,溥仪、绍英第二辆,溥仪后、妃和亲属及随侍人员分乘第三、第四辆;张璧等乘第五辆,由故宫直驶醇王府。
事实上,此时的溥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路,当一个拥有财宝,衣食无忧的平民;第二条路,多方走动,唤起满清遗老复辟势力,争取把《清帝逊位优待条件(修正)》取消,恢复原来优待条件,重新回到紫禁城生活;第三条,借助外部势力,图谋复辟。
如果溥仪能够预测自己的后半生,他一定会选择第一条路,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第二条路则凶险万分,袁世凯称帝后的下场有目共睹。溥仪最终选择了第三条,恰恰这一条差点让他陷入万劫不复,被国人所痛骂。
鲜为人知的是,溥仪在紫禁城的最后几年,就开始为复辟做打算,大量珍贵字画、书籍、古玩等被携带出宫。溥仪以“赏赐”的名义让弟弟溥杰、堂弟溥佳携带出宫,数目无法统计。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后,这批古物秘密运往天津,装满了七八十个大木箱。
再后来,溥仪逃往长春出任伪满洲国傀儡皇帝后,这批古物又被运到长春伪皇宫。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投降溥仪出逃,藏在伪皇宫的珍宝流落民间,绝大多数从此下落不明。
参考资料:《我的前半生》、《揭秘清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