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敢夺,而是时机未到。就像是秋天熟的苹果,强行在夏天摘下来吃必定又苦又涩,说不定还会拉肚子。若是等到秋天到来,采摘果实必定是顺理成章的事。正史记载中,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继位,宣太后执政掌权共计三十六年,到公元前270年左右才失势。公元前270年,也就是秦庄襄王启用范睢的时间。范睢能够得到重用的至关重要一点,便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了夺权事宜,并且拟定好了相关计划。为什么前期不敢动宣太后?一是年轻的秦王嬴稷无法与其精于权术的母亲相抗衡;二来宣太后长期霸占着重要的政治资源,秦王嬴稷若想扳倒宣太后,那就如同以蝼蚁之力而撼动泰山。宣太后能够长期执政,无非以下两点原因:宣太后事秦昭襄王前夕重要的政治资源秦昭襄王的继位完全是一场政治资源的大比拼。
当时秦武王气绝而死,继任者便成为秦国第一大谜题。据说秦武王曾面授立嬴稷为帝,但是嬴荡(秦武王)之母亲惠文后坚持要立嬴壮为帝,最后站出樗里疾,全力支持嬴稷,并且同时将在燕国质子的嬴稷母子接回秦国。当时宣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便是接送嬴稷的人。当时的赵武灵王政治气息敏锐,他认为立嬴稷,培养出一个强大的外戚集团,更加有利于赵国,所以公开支持嬴稷。魏冉回国后,平定了“季君之乱”(嬴壮造反时曾用号季君),顺利将嬴稷扶上了帝位。此时的嬴稷尚且年幼,宣太后听政,魏冉为大将军,此时秦国上下都成为了外戚的天下。众人皆知道太后与魏冉,唯独不知秦君。樗里疾虽然为秦国贵族,但是毕竟年老,在长期的外戚势力架空之下,逐渐失势。宣太后最值得别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其深远的政治目光,她不像某些小女人,一旦掌权便作威作福、假公济私。
对于秦国的发展方面,必须给宣太后点个赞,他也是在我心目中除武则天外最伟大的古代政治女性。宣太后的角色转变很快,一心为秦国的发展而牟利,这也是其执政多年而口碑不坏的原因。
宣太后保证了秦王的政治合法性还有一点是,宣太后极其背后的政治资源是认可嬴稷的,毕竟嬴稷为宣太后亲身骨肉,训政归训政,嬴稷的政治合法性在宣太后那里是完全可以保证的。也就是说,在宣太后手中,外戚可以干政,但是绝不会篡政。这一点便是秦昭襄王不急于夺权的原因之一,这样对秦昭襄王好,对秦国也好,否则打蛇不死,必遭蛇咬。宣太后与秦王的谁为主上,他二人心照不宣,他二人的这层窗户纸就在范睢到来后彻底捅破。范睢将从外戚手中夺权当作自己的政治跳板,秦昭襄王利用范睢轻而易举的除掉已经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的外戚势力。这得益与亲过长期的昌盛以及对外战争,使得秦王声名远播,二来在商鞅创在的军功爵制度下,越来越多的底层将领被提拔,而他们指挥臣服秦昭襄王,他们逐渐成为了秦王势力。范睢的到来,弥补了秦王文臣方面的势力,夺权也是水到渠成。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范睢启用为相国,魏冉为首的外戚势力被赶出咸阳,宣太后彻底还政。其实,嬴稷与宣太后与我们印象之中的外戚干政不太一样。
宣太后是聪明人,她在干政的同时也有逐步的放权,她更像是一个呵护自己孩子长大的母亲。但是在王权面前,没有家族感情,干政就是干政,没有半点情面可讲。宣太后的干政显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的母子同心,到秦昭襄王后期夺权,宣太后没有过多挣扎便将权力过度,这才是难能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