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立刻下令调查沈万三的财富来源,他觉得这人钱多得不正常,肯定有不义之财。
谁知查来查去,就三个方面来源:躬稼养殖,陆氏赠财,出海通番贸易。
朱元璋一时找不到借口,便清理了一批江浙的不法商人,松江府的仇氏、叶氏、曹氏、吕氏、陶氏、倪氏、瞿氏等大族因不法行径遭到各种打击,有的甚至灭族。
朱元璋还下令关闭太仓黄渡市舶司,并对海外贸易作出限制性规定。
沈万三的粮食、私盐、丝绸、通番贸易四大生意中,粮、盐两大块被连根拔掉,而今最大收入来源海外贸易也被砍除,一时间收入大减。
沈万三一直在想办法讨好朱元璋,希望他能在海外贸易政策上通融一二,正好他的好朋友沐英,随卫国公邓愈出征甘肃、青藏,得胜归来。
他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想上折子表示道贺,又听说朱元璋想犒赏三军,沈万三立刻觉得机会来了,就上书说:
“雄狮东征西讨,南攻北伐,屡建奇功。将士劳苦,小民愿捐资犒赏三军。”
朱元璋一看折子,也觉得机会来了,立刻召见沈万三,有意问道:“西征大军有近百万,你能把每个人都犒赏到吗?”
人傻钱多的沈万三豪爽的回答:“愿每个士卒犒金一两。”
朱元璋惊讶不已,这人为什么还有这么多钱?然后转头对御史台的人说:“一介平民,却胆大妄为,要犒劳天子大军,必是借财势污长犯上的乱民,其罪当诛。”
虽然有马皇后求情,朱元璋还是没有放过沈万三,将他流放滇地充军,没收财产20亿白银,折合人民币大约是1.6万亿。
这一年沈万三正好49岁,他19岁开始第一次创业,29岁发展海外贸易,累计巨额财富,39岁张士诚倒台,朱元璋登基……真是十年一生,一生十年。
在这场钱与权的较量中,最终朱元璋获得了暂时的胜利。
其实有史料考证,说沈万三是个地地道道的元朝人,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前就去世了。所以以上两人的交锋,都是后人杜撰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里,朱元璋俨然就是一个不讲武德的霸道之人,那么为什么要虚构这些故事来污蔑朱元璋呢?
其实还真不是污蔑,沈万三所修的那段南京城墙,实际上是江浙一带的富商被朱元璋强迫捐钱修的,对张士诚管辖下的富民收重税,强迫他们搬迁,禁海贸易,抑制商业……这些都是朱元璋*。
这些富商为了表示对朱元璋的不满,就把所有事件都编成故事,集中在一个沈万三身上,所以才有那么多野史记录。
那么在这个故事里,沈万三后来怎么样了呢?
归零再来,不用十年又成富豪太子朱标担心朱元璋这样对待无罪之人,对朝廷的名声不好,几次求情不成,只能暗中交代解押沈万三的人,好生照顾。
两个官差押着沈万三到贵州七星关驿站(今毕节),打听要去的目的地宣威卫所,结果听说宣威没有卫所,原来有一个千户府,因梁王*死了大明派的使臣,千户府吓得跑了。(那时候云南大部分地区还不归大明管辖)
这下两个官差为难了,正好碰到贵州宣慰司的人,就把沈万三交给他们。(贵州宣慰司是明朝在西南边陲最高行政机构)
当地人听说沈万三就是京城大名鼎鼎的“活财神”,简直如获至宝,宣慰司的奢香夫人热情地接待了他,给他极高的礼遇。
于是,沈万三来不及休息,即刻投入“贵州大开发”的计划中,帮助开矿修桥修路。
沈万三又发现宣慰司财库捉襟见肘,很多地方都需要用钱,他又组织人研究“炼金术”,把矿制成白银。
后来宣慰司发生动乱,沈万三辗转去昆明投奔西平侯沐英,成了一名西平侯府的幕僚。
沈万三在沐英的帮助下,重新打通茶马古道,建起一支马队,将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大批量运进内地,而内地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生活用品也源源不断输入高原。
沈家马帮很快成为滇黔地区最有实力的商贸队伍,阵容庞大,高峰时期有三支马队,共二百多匹马。
没多久,沈万三的孙子沈至、沈庄因田赋事件入狱;凉国公蓝玉逆谋案发,沈家多人受其牵连,被*被流放几十人,几遭灭顶之灾,沈旺也在其中。
沈万三59岁这年,他的众多家人来到昆明,其中有小妾黎氏、小儿子沈香保、次子沈茂、长女沈线阳、女婿余十舍等。
一家人齐心协力,将马帮拓展成能水运又能陆运的运输大帮,后来为了开展业务,沈万三带着家人到贵州定居。
对于沈万三的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后来跟着张三丰修道,也有人说他活了66岁病逝,甚至还有人说他早就被朱元璋砍头了。
【结束语】2012年,有人在贵州发现疑是沈万三后人的小镇,这里沈姓家族世代经商,供奉财神,每年向东北方即南京方向祭祖,还有带有密码的族谱,而周庄的沈姓后人可能是沈万三弟弟一支的延续。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我们今天已无法辨清。
也许故事里的人是假的,但是故事里的事和理却是真的。
史铁生说过:历史在发生时未被发现,发现时已被*。
《圣经.传道书》中也说: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资料来源:
《吴江县志》《张三丰全集》《周庄镇志》
《吴江志》(明)莫旦
《沈万三》刘屹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知根知底”栏目组 寻找沈万三后人 河南卫视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未特别注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