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历史成就了伟人?是人民创造了历史?让我们向名留史册和默默无闻的人学习吧。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 ,宰相肚里能撑船!”看看这些宰相是怎样“撑历史之船”的吧。历史是一面镜子,让历史告诉我们现在和未来!
1、开创先例 相杰之首——中国第一宰相 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称管敬仲。春秋时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谋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第一个霸主。管仲的言论见《国语·齐语》。《管子》被现代管理者奉为经典。
管仲家贫,自幼刻苦自学,通“诗”、“书”,懂礼仪,知识丰富,武艺高强。齐桓公忘掉旧怨,重用管仲。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华。起初,管仲向桓公提出修好近邻、先内后外、待时而动的治国求霸之策,而桓公未听其言,于次年轻率攻鲁,在长勺之战中被鲁军击败。
战后,为使齐国尽快富强起来,达到民足、国富、兵强,管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经济方面,他强调“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认为国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与经济是否发展密切相关。他废除了齐国仍保留的公田制,实行按土地肥瘠定赋税轻重的土地税收政策,使赋税趋于合理,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设盐官煮盐,设铁官制农具,发展渔业,由国家铸造钱币调节物价,推动商品流通;鼓励商民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的经济得到很快发展。
在政治方面,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把国都划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乡6个,乡民专营本业,不服兵役,农乡15个,乡民平时种田,战时当兵。国都以外划分为邑、卒、乡、县,均设官员管理。10县为1属,全国共有5属,设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国君报告属内情况。这就形成了对全国的统治。
在军事方面,管仲认为兵在精不在多,强调寓兵于农,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起来。在农乡,5家为1轨,10轨为1里,4里为1连,10连为1乡,5乡为1军。每家出1人当兵,1军为l万人。全国有3军,国君自率1军,二位上卿各率1军。每年春秋通过狩猎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齐国由于管仲实行改革,很快强盛起来。管仲又向齐桓公提出了实现在中原称霸的谋略即“尊王攘夷”。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那时,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国互相争战。首先举起尊王的旗帜,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顺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谓“攘夷”,是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管仲为创立霸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因有殊勋于齐,被桓公尊为仲父。
2、才高齐天 谋深如海——秦朝名相 李斯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荀子的学生,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他曾经对秦始皇说了一句意义深远的话:“在疆土上的统一幷不是真正的统一.真正的统一是在文化上的统一。”因此秦始皇才会命他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被称为做秦篆.这样就达成了文化的统一!李斯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后来又将其它六国的货币统一用同一种货币.这样一来也称的上经济的统一,对我们今后的历史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3、功冠群臣 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 萧何
萧何,西汉初年丞相,谥号“文终侯”,汉兴三杰之首,辅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政权。他不论在战争期间,还是在汉初恢复时期,都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风度和治国才能,几千年来都被人们所称颂。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佐刘邦(见汉高祖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得以了解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推荐韩信为大将军。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以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封为侯。采摭秦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
4、奇谋善变 不下三杰——汉初名相 陈平
陈平,今中国中部河南原阳东南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陈平少时家贫,好黄老之术,有大志。刘邦定三秦时,归汉,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曾建议用反间计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高祖六年(前201)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用陈平计,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汉建立后,曾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高祖死,因吕氏专权,不治事。吕后死,他与周勃定计,诛*诸吕,迎立代王为文帝,任丞相,后改任左丞相。陈平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辈出,有资格被司马迁列入“世家”的,只有陈胜、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六人。陈平能列其中,可见其功劳是很大的。
陈平曾在项羽手下做过谋土,但不被重视,后来就投奔了刘邦,陈平的“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历史典籍中给他总结的六种计策是:
第一 重贿对方将领,实施反间计;
第二,故意招待不周,离间项羽和范增;
第三,派女子出城,解荥阳之围;
第四,脚踢刘邦,封韩信为齐王;
第五,假游云梦擒韩信;
第六,美人一图 白登解围。
刘邦做皇帝后,想清除权臣,陈平学到了黄老之术中藏而不露的真髓,成功地保全了自己。陈平最后是病死的,得以善终。
5、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蜀汉名相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今山东省沂南县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青年时期先后结识了徐元直、石广元和孟公威等人,“为友甚密”,经常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立志改革政治。由于诸葛玄和刘表的关系,诸葛亮又先后认识了襄阳名士庞德公、黄承彦和中庐县的司马徽、蒯良、蒯越等人,这样就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未来事业打下了基础。诸葛亮在隆中,并非“苟全性命”,“未有须臾忘天下事”。他勤读书,广交游,自比管仲、乐毅,以便将来干一番事业。
由于司马徽、徐庶的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州、益州(今四川大部和湖北一部),谋取西南各民族的支持,联合孙吴,对抗曹魏而后统一天下的建议,这就是有名的“隆中对”。后来,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联孙攻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了荆、益。曹丕代汉称帝后,诸葛亮说服了刘备,建立蜀国称帝,被任为丞相。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受遗诏辅后主”,封武乡侯,领益州牧,主持军国大事。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抑制豪强,任人唯贤,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东和孙权,南平孟获,六出祁山以攻魏,力图收复中原。
诸葛亮一生谨慎,“长于巧思”,他革新了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制造的“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著作有《诸葛亮集》。
6、道破天下事 一策定乾坤——初唐名相 房玄龄
房玄龄,唐朝初年名相,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先后担任秦王府记室、陕东道大行合考功郎中。他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每平定一处,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与谋臣猛将密相交结,使他们各尽死力。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秦王弟兄间争夺皇位,太子建成在高祖前谮毁他和如晦,遂同被斥出秦王府。
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