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馆
是一座城市的健康加油站
它的变迁
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
见证着百姓生活的日益美好
如今,走在孝感的大街小巷,可见体育场所遍地开花,俨然迎来了热火朝天的全民健身时代。
然而,仍有那么一个地方,虽因城市发展不复存在,却让孝感人有着浓厚的感情和美好的记忆,它就是老体育场和老体育馆。
老体育场
从无到有,百废待兴
城站路上,孝感人民广场,这里绿茵峥嵘,游人如织,它是孝感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它建成于2001年,在此前的数十年中,却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艰辛历程。
今年83岁的朱齐村老人曾在孝感地区体委任职近20年,正是这段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朱齐村老人
9月3日
在园北路一家居民楼里
他向记者娓娓道来那段历史……
话从1956年说起。那一年,孝感地区体委正式设立,孝感地委、专署决定开辟一个广场,既可用于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又可供召开大型群众集会。随后,新成立的广场建设指挥部组织四个劳动大队,大家自带工具,在现在的老市委大院对门的一片荒地上铲坡平地,还填了一口大塘,平整出几千平方米的平地,称之为广场。
1958年,朱齐村从部队转业到孝感体委。由于特殊原因,当时的体委实际上仅有2名干事在岗。当年秋后,按专署意见,体委征用广场与城站路之间十几亩水田,运土填平,形成现在孝感人民广场的规模。
那时,广场既无围墙,又无人管理,成了北外街搬运工放骡子、付家冲农民放牛的放牧场,猪、狗敞着进,到处是牲畜的粪便,好在那时还有拾粪者,存便不多。再加上学驾汽车者一辗压,广场到处坑坑洼洼,雨后则遍地泥泞。几经曲折,广场才修建起了一圈一米二高的矮墙。
次年春天,朱齐村和一位刚从体校分配来的新同事一起,拿着体育教材上刊的田径平面图,自己拉皮尺放线,整整花了一个星期,才放出栏曲式田径场的线。接下来,雇工平足球场,开挖跑道、沙坑,到河口大桥拉沙,到火车站拉煤渣,初步建成了一个低标准的田径场。
此后几年,因孝感地区并入武汉市又“分家”迁回,广场连同田径场一片狼藉,杂草丛生。时值国家遭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广场一度被分割为一块块菜地。
1963年,朱齐村受命雇工恢复广场原貌,同时翻修田径场。
为打造室内活动场地,1964年,孝感体育馆正式筹建。随后,简易射击场、简易体操房、灯光球场相继修建。
彼时,百废待兴
体育事业的种子却顽强地生根发芽
一代老体育人以开拓者的精神
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聚力时代,见证辉煌
老体育馆的修建工作困难重重,建馆时专署仅拨付六万元资金,工人从黄陂和大悟县建筑公司无偿平调,材料由计委给指标自己调,称之为自建。因经费不足,材料难调,只好做做停停,一直到1967年才基本建成,整个建设时间达3年之久。
老体育馆前的合影
1973年,朱齐村开始主持孝感地区体委工作。此后,重建广场围墙,翻修田径场,建水泥看台,慢慢具备了体育场的条件,成为继武汉、黄石市后的全省第三个标准体育场,列入了全国体育场馆目录。孝感的体育事业开始走上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时期,并办成了重点业余体校。
从1984年起,行署及体委相关领导多次上武汉,跑北京,求得国家体委和省体委资助,又先后建了室外游泳池和综合训练房(含举重房、柔道房、游泳池)。至此,孝感体育场成为原孝感地区一个设施比较完善的业余训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