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批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哪怕是看一眼都会让人惊叹不已的古代地下石窟群。无论是谁,只要走进石窟,都会被其高耸入云的洞顶,巧夺天工的凿痕所深深震撼。
这也是一个谜团重重的地下石窟群。
是谁开凿?什么时候开凿?有什么用途?为什么这么一个庞大的地下石窟群不见于史书、县志及典籍,甚至连传说都没有?石窟谜团百结,举目皆是,俯拾亦然。
这个震惊世人的古代地下石窟群,就是被世人惊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旷世奇窟——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的龙游石窟。
龙游县,总面积11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万余人。
龙游规模虽不大,但历史却十分久远。龙游是浙西发祥地,在衢州地方历史演进轨迹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谚语:“先有龙游后有衢州”,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时为于越(春秋时期越国的前身)地,春秋时期形成衢江流域第一个地区性的政权实体——姑蔑。《辞海》解释:“姑蔑,春秋越地,故城在今浙江龙游县境。”
姑蔑的国都,据史学家考证,就在现在龙游县城的位置。
据《国语》记载:“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姑蔑的北方与越国毗邻,后越国强盛,姑蔑被越吞并。越国被楚国灭掉后,姑蔑地归属楚国。楚被秦灭后,秦在前222年于姑篾之地设太末县,隶会稽郡,为龙游建县之始。
唐贞观八年(634年),太末县更名龙丘县。五代吴越宝正六年(931年),吴越王钱鏐以“丘”与“墓”近义不吉,又据县邑丘陵起伏如游龙状,遂改龙丘为龙游,龙游始得名。
正因龙游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这才有了被惊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龙游石窟。
今龙游县小南海镇,有一个叫石岩背村的村子,在龙游石窟未被发现前,这是一个无人问津,默默无闻的小村落。石岩背村坐落在一座叫凤凰山的小山丘上,凤凰山说是山,实际上就是个小丘陵,海拔只有69米,在20世纪50年代前,这里一直都是荒无人烟的存在。
20世纪50年代后,住在山下的村民为了躲避洪水的侵袭,迁至山上,如此凤凰山才有了人烟的存在,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发展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落。
石岩背村与其他坐落在山丘、丘陵上的村落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唯独有一个地方很是奇特,那就是石岩背村村中存在着许多大小不一、天然形成的水潭,或分布在村民家的房前屋后,或坐在稻田中央,每个池塘不管大小,都是深不见底,长年累月使用,即使是干旱天气也不见降半分。
当时,石岩背村村民并没有把这些水潭当回事,只是当做洗漱、取水或是洗衣服、洗菜的地方,除此最大的用处,就是能从水潭钓上鱼来,改善下自家的伙食。
此时,谁也想不到这水潭下面其实大有玄机,被揭开的那一天便是震惊世界的一天。
自迁居到凤凰山,几十年来,村民一直过着安静而又祥和的生活。
此时,谁都没有想过要去探究水潭中的水为什么会取之不尽,为什么哪怕是遇到干旱天气也不会干涸,更没有想过要去探究水潭里的水从哪里来。
村民们对水潭做出的最大胆的行为,也就是用竹竿去试试水潭的深浅,仅此而已。
直到1992年6月的一天,吴阿奶等四位村民突发奇想,租了水泵抽干了一个水潭,这才揭开了水潭里的水为什么取之不尽的秘密,更是同时让龙游石窟这个至少存在数千年的古代地下石窟群惊现在世人眼中。
至于吴阿奶等人为什么突然想起要抽干水潭,至今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们是为了涸泽而渔,想要将潭中水抽干捕鱼卖钱;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玉石;有人说他们是为了开发观光自然溶洞的旅游业。
还有更玄幻的说法,说吴阿奶等四位村民在同一天做了一个诡异的梦,梦中见到一个菩萨模样的神灵在其屋后的池塘中若隐若现,语气颇为悲凉地哀求着他们帮她从水中救出来。
当然,不管出于什么原因,石岩背村的村民在这一天终于是踏出了揭开水潭之谜的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