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阳朔,就会想到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这也说明阳朔也是个山水之地!而且这说法,也并非自娱自乐!这么说的根据,自然就是离不开那里的山水了!山是固定的,流动的就是水了,这样的山与水组合,也才形成了甲天下的美誉!
这水,自然就是漓江了,一般认知的漓江,指的是兴安到平乐这一段,全长164公里,流经桂林和阳朔的河段,加起就有90多公里!声誉天下的桂林山水,也就集中在这段漓江沿岸!这是桂林山水旅游的最重点的游览段!而就是这90多公里中,大部分的上佳风景画面,又是在阳朔境内!
这么坳口的说了一圈,其实也就是说,桂林漓江观光旅游段的精华主要是在阳朔境!所以也就有了这么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当然了,提到阳朔,不得不说这张20元钞票了,这个显示的地方,就是在阳朔境内,有不少网友还专门去此地打卡,拍照比较!
阳朔这片地域的历史也十分久远,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阳朔境内就开始设立尚安,熙平两县!到了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始安郡熙平县,从今兴坪镇狮子嵅村搬到阳朔镇,新县衙建于羊角山下。并取“羊角”的谐音,起名“阳朔”。
在桂林待过几年,接触过桂林地区各县的方言,当然,正一点的桂林官话,还是可以听得懂的,但出了桂林市区,各县镇乡的方言就听得一头雾水了!但从“羊角”取谐音“阳朔”看,这应该是方言所致!说明在那个年代,这种桂林地方的方言已经是那样了!由此看,阳朔之名,至今也用了1400多年了!
由于跨越的历史悠长,所以中间有些故事也就遗失了,讲也讲不清楚了,阳朔县曾经的历史变迁,中间有过不少的变动,直到明清以后,才完全清晰起来!
明清时期,实行的“郡县制”已经到了“府县乡里”的时代,阳朔县范围内分为县城厢加六乡十三里!
县城内外分为崇儒里,附郭里;
县东南为平乐乡,共三里:进贤里,富和里,仁兴里;
县东北为长安乡,共二里:崇富里,新平里;
县西北为上永乐乡,共三里:通桂里,永和里,忠善里;
县正西为下永乐乡,共一里:永宁里;
县西南为上明德乡,共一里:广和里;
县正南为下明德乡,共一里:思明里。
不过那时候的“乡里”和实际地上的名称,没有什么共通的地方,所以,要一一对应,对于后人来说都不太容易的,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能说出一二来!
到了清末,宣统二年,因为时局的变化,广西筹办地方自治,所以在全境也进行了新一轮行政区划改革,这个改革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这也算是广西旧桂系陆荣廷时期的一个大的动作!那时的阳朔县划为八个区,共六十个团,因为是自治,所以每个区都设有董事局,这也是当时借鉴的一种西式地方管理模式,简单说,区就是乡,团就是村屯!
这几个区的中心,就是圩集,这几个圩的名称,如莲峰,兴坪,福利,高田,普益,金宝,葡萄,实际上就是现在现在阳朔县的几个主要的乡镇,所以当时每个区的大概位置也就在这附近了。而六十个团,在各区不少重名的,而且与现在各乡镇的村名基本对不上,所以也就不一一列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