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生泜水,它的孙子昭明居砥石,泜水在那里?及泜水读音辩!
临城有泜水,元氏有泜水,鹿泉也有泜水,谁是正宗泜水呢?
《新华字典》第623页载:“泜 zhī 泜河,水名,在河北省邢台”;2012年12的(第五版)《新编学生字典》第500页载:“泜 氵部 8画 zhī 泜河,水名,在河北”。
然而,1989年缩本《辞海》第1031页是这样记载的:泜 ㈠(chí迟;又读dì帝)水名。见泜水②③。从新华字典及辞海“泜”现在我们读脂音,古代读砥音。
泜水探源:历史地名词典网:泜水源有二,①即今河北隆尧县北泜河。临城县西南发源,东南径顺德府内丘、唐山二县界,又东南径隆平县南,至任县入滏阳河。
今名泜河。源出河北临城县西,东流至尧山镇西,故道折南至任县界入漳河,清康熙初改经镇北折南入南泊,近代又改经隆尧县北东至宁晋南入滏阳河。
②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南。源出封龙山,东南流经元氏县西南六里纸屯村入槐河。
槐河。源出河北赞皇西南,东流经元氏南至宁晋南,折南入滏阳河。《史记·张耳陈余列传》:汉三年,“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余泜水上”,即此;一说指今之泜河,误。
人们惯称之“北沙河”、“南沙河”,学名乃“槐河”、“泜河”也。槐河古称泜水、泜河,商末周初有“軧国”、西汉有“袛侯国”、北齐有路众墓志铭所记“底河”为证,发音皆为“dì”。今人,“北沙河”“槐河”的古名“泜水”的“泜”仍发“dì”的音;而不知何时“南沙河”“泜水”的“泜”却变成“zhī”了。
由此可见:今之槐河,古之泜水的“泜”字,读音确实为“dì”。古、今之泜水的“泜”字亦当读作“dì”矣!
然而,字的读音也有“从众”一说,读错的人多了,也就将错就错了!
太平河古泜水改道消失,及史料的缺陷,文人*客的张冠李戴,是造成石家庄区域内历史上说不清,理还乱诸多冤假错案。要想知道正统的泜水是那条河,就必须知道太平河古泜水改道消失的历史真相,及大陆泽为什么叫泜湖的历史背景。
大陆泽实名大麓泽又名泜湖,大麓实指太行山东边平原以西山麓,又指太行山古驿道。石邑城西钘山就是古驿道口,这里称怀麓。
鹿泉的由来:建在河道里的村落,以群雄逐鹿而冠名。怀鹿县在公元前69以前是一片大水泊只有隔台店露出水面,头泉这里是井陉渡,有南龙池北龙池,下边是潭沟、沙隔仰,海子沟、海山岭,都是水中的痕迹,从海子沟,到海山岭都是湖泊,海的世界。
据古*载,鹿泉横山村当时“距北沚见海中一山,晨出泽国一片汪洋”。横山村志告诉我们,在汉朝时,站在翠屏山往北看鹿泉这里真实的一幕,鹿泉俗称湖芦。符庄村志,郑庄村志告诉我们:泜水跳出太行山进入平原这里是九龙口。
巨鹿县名由来:巨鹿原作钜鹿,钜鹿之名源自大陆泽,《后汉书·郡国志》载:“钜鹿故大鹿,有大陆泽。”大陆泽又名广阿泽,《太平寰宇记》释云:“广阿泽一名大陆,一名钜鹿,一名大麓,一名沃川……,
束鹿县的由来,束鹿原名鹿城。自古就有“金束鹿”的美名。鹿即鹿泉水,有束缚鹿泉水之称,“安定城,卧金鹿,纵得祸,束得福。”
大麓泽它的冠名与巨麓,束麓,怀麓的麓泉水密不可分,从三县的由来我们清楚的知道,历史上的泜水是流向大麓泽最大的河流。
麓泉水就是绵蔓水即泜水,公元前69年以前流向大麓泽,因为改道遗留下了,从西起井陉的头泉村井陉渡,到鹿泉区台头的黄石岗,到市区东岗头西岗头和振头,再到栾城区的岗头村,蜿蜒数百华里的沙土卧龙高岗,它是大自然的产物。也是古泜水太平河在遥远的历史长河中滚滚洪流,滔滔河水冲积带的伟大杰作。
大陆泽又名泜湖,昔在楚、汉,韩信东入,余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众西战,信遣奇兵自间道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汦上。
泜水因背水一战而名声大噪。《水经注》:井陉水,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经陈馀垒。又东注绵曼水,即泜水也。韩信斩陈馀于此。
土门关韩信庙,石柱上刻有楷体楹联:汉庭有冤狱,泜水想英风。上联中的“泜水”指“泜水河”。
获鹿县志载:城南五里张庄南面为泜河,一直到下游宁晋泊为泜湖。
赵县,大周建德六年岁次丁酉十一月庚午朔十五日甲申张氏墓志:明确标名绵汦河[世祖助秦石之交平棘侯,因居于县北,绵汦河之]。墓志的绵泜河就是绵蔓水即泜水。
临城有泜水,元氏有泜水,在史书上称南泜水和北泜水。
临城泜水,元氏泜水,背水一战的绵蔓水也叫泜水。从这里我们知道,太行山东麓的河流入泜湖都可称泜水。
古泜水太平河是跨区域河流,是冀州内注入大陆泽流量最大的河,公元前69年(四月壬寅)山崩水出的大洪水,造成太平河古泜水改道,是大陆泽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太平河古泜水在史书中消失的主要因素,又是造成这里叫泜水那里也叫泜水,真假泜水说不清理还乱的历史疑案。
更为离奇的是,背水一战古战场有些志书上标称在什么临城泜水,元氏泜水上,真是以讹传讹,指鹿为马,天大的笑话。背水一战古战场在井陉土门关,绵蔓水出井陉口也就是上岸村下岸村,“即古泜水,韩斩陈馀处” 。据“白皮关”碑文记载,楚汉相争,汉将韩信伐赵下井陉设“背水阵”,与赵将陈余(乡人称白面将军)交战,陈败退于此毙命。为纪念白面将军,修陈余墓,建陈余祠,将村名冠以“白”字改称白王庄。
古代文献还记载:契的儿子昭明居住在砥石。昭明继承父亲职位,协助大禹治水。《世本》记载:“昭明居砥石。”砥石在哪里?
郭沫若先生认为,昭明所居砥石,在河北省元氏、高邑一带泜水、石跻水流域。商民族的祖先契居住在黄壁庄水库一带的蒲吾,他的儿子居住在元氏、临城一带。说明,商民族的祖先,从滹沱河一带,向南迁徙,到了泜水河畔。
[探寻河北古都源头],近年来,从石家庄市区时光街、鹿泉、平山发现的4000多年前先商文化遗址,到新乐、无极、正定、藁城、赵县等地诸多商代聚落遗址,系统地展示了滹沱河流域从先商、早商到商代青铜文明的历史脉络,构成系统反映商族起源、发展的历史博物馆,证明平山、鹿泉、元氏一带,就是商民族祖先契及其儿子昭明的聚居地。我始信“先商文明从这里走来”不是一句妄语。
石家庄权威人仕证明昭明居泜石在元氏获鹿平山这一带,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也证实昭明居泜水。
这些历史记载,得到考古学越来越多的证据。
临城南泜水,元氏北泜水都是本地河,为小河流。临城及元氏的泜水读音为(脂)水,太平河古泜水的泜水读音为(砥)水,但真正的泜水在石邑境内,泜湖的名字也是用砥石,砥柱而冠名。古有泜石水之称,帝喾生泜水, 昭明所居, 既在其处, 故谓之泜石。
泜湖九河注入水系有契河。契是三皇五帝之一帝喾的儿子,昭明是契的儿子,即洨河就是泜水,汉碑:封龙山颂开篇就告诉我们,这里原来是帝尧的古都是石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