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通寺在显通寺内最珍贵也是最值得一看的文物,却是千钵文殊铜像、铜殿和铜塔、无量殿、华严经字塔和重达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的大铜钟。大铜钟,高达1.64米,最大外径1.8米,厚约8厘米,~_9999.5斤。要想撞击此钟,需穿过门洞,进入二门之后,沿木板楼梯登上钟楼,方可在护守该钟的僧人指导下拉动一根粗粗的木杵,使之发出沉浑悠远的钟声。据说,该钟发出的声音远传十里,经久不散。
菩萨顶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菩萨顶历史悠久,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初名大文殊院。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 由于皇帝崇信喇嘛教,遂将菩萨顶由青庙(和尚庙)改为黄庙(喇嘛庙),并从北京派去了住持喇嘛。清康熙年间,又敕令重修菩萨顶,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 印”。从此,按照清王朝的规定,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范围 内也不多见。自此以后,菩萨顶成了清朝皇室的庙宇。康熙皇帝先后到菩萨项朝拜了五次,干隆皇帝朝拜了六次。菩萨顶山门外水牌楼上的“灵峰胜境”,文殊殿前 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菩萨顶东禅院内两座高三米、宽一米的四楞碑上,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则是干隆皇帝的御笔。菩萨顶在灵鹫峰上,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一百零八级陡峭的石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上面是梵宫佛国,琼楼玉宇。爬完石阶,平台之上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木牌楼。牌楼两旁竖着两根高高的旗杆。牌楼之后是山门。山门两边厢房的红墙上,分别开着圆形窗户。有人说这种布局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旗杆是龙角,厢 房壁上的圆窗是龙眼,而那长长的一百零八级石阶,则是龙吐出的舌头。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菩萨顶山门前的布局特点。
东台日出东台顶原建望海楼一座,高十六米,三层五间,四面有露明柱十六根。此楼是专为游客和信众们观日出而建筑的,後被毁。一九八五年,在政府的支援下,望海寺住持本如法师於原址重建望海楼。此楼巍然壮丽,极为壮观。登上望海楼,极目远望,近可及河北省阜平,远能望见山东省渤海,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东台日出是五台山的一大自然景观,历来吸引著无数的僧俗登山朝日。每当旭日初升,霞光万道,静谧的望海寺完全浸沈在一片云山雾海之中,配上浑厚的晨钟声,愈发显得庄严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