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唐斬,一个梦想以文字为业的读书人。
这是我的第【69】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如果你曾在超市买过袋装大米,那你肯定知道有一种大米袋子是用线封口的。如果你也有过拆这种米袋封口线的经历,那我想你一定也有过同我当初一样的困惑:这玩意儿为什么要设计得这么复杂难解?
那时我的拆线方式只有一种,简单粗暴:用刀或剪刀把封口线一根一根地划断或者剪开。但这么做有个显而易见的坏处,费时费力同时碎线头很容易掉进米里,打开之后你还得再花精力把它们一一拣出来。
昨天买米回来拆线的时候我内心再次升起这个疑问:它为什么非得设计成这样?就没有其它解决方案了吗?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我多了一个心眼儿,想到了先去网上找找看它是否有正确简便的拆解方法。
没想到还真有!一下子就被我找到了。以前我从来没想过先去网上找答案,看看别人面对相同的问题是怎么处理的,所以就凭直觉一次次的暴力拆线了那么多年。
现在,我把拆除米袋封口线的正确方法分享在这里,说不定下次你也用得上。
步骤:
1,先观察袋子两侧封口线的形状。一般它的设计是一侧是单线(形似“- - - ”),另一侧是双线(形似“====”)。如果是单线的这一面正对自己,那就从右边开始拆(“单线向我,从右至左”);相反,如果是双线的一侧正对自己,那就要从左边开始拆;
2,再解开上面一排线线头末端的小结(这个小结有时是个单股线的活套,有时是由两根线缠绕而成)。这里需要保持耐心,因为这根线相对于人的手指来说确实有点细,不太好操作;
3,线头解开之后,双手分别捏住一根线头往两边顺势一分,上面这排线就自动扯开了。这就拆掉了一半;
4,下面这排线同样要先解开线头的小结,然后一手捏住一根线同样往两边顺势拉扯。注意这里跟上面一排线不同的是,当你拉到线靠近袋子时就拉不动了,这时需要把双手的线头互换一下,然后再顺势一分,接着下面这排线就跟着顺利解开了。拆线完成。
注:有些袋子的封口线有可能只有一排;也有可能上下两排线的顺序刚好相反,拆上面那排线的时候需要换手,下面那排反而不用,所以以上步骤还需灵活运用。
有了这套流程,相信你以后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搞掂每一个米袋了。
当学会了正确拆法以后,我忽然觉得米袋封口线的设计变得合理了。以前之所以会有完全相反的看法,是因为自己不知道正确的操作方式,并且在那么多次实践过程中,我也从未想过要想尽力找出它的正确解法。
平心而论我算是喜欢在网上寻找各类答案的人了,平时也靠着网络搜索能力解决了不少生活中遇到的困扰和麻烦,但在这件小事上,我却忘记了自己身上这种早就习以为常的能力,于是就走了不少弯路。
这让我联想到了“认知吝啬鬼”这个心理学词汇。它的意思是说,我们的大脑常常为了节省能耗而不愿意凡事都多深想一步,多问一句“为什么”,而是习惯于偷懒,吝啬于付出多余的认知,于是让我们就此错过了许多揭示真相的机会和原本有可能产生的精彩创意。
比如像“随大流”和“从众心理”就是大脑“认知吝啬鬼”的具体体现,相反那些新想法新创意层出不穷的人,那些“点子大王”,就是尽力避免了这个心理效应的人。
凡事多问一句“为什么”,凡事稍微多深想一层,这的确会多耗费一点点大脑能量,但这也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思维的乐趣。它能让你关注到之前你不曾留意过的某些真相,也能让你单调的生活产生出更多可能的新创意,所以哪怕仅仅从“投入产出比”的现实角度来看,这么做也是合理并且划算的。
毕竟作为拥有地表最强的生物计算机——人脑——的人类,守着如此功能强劲的超级工具却不多多使用实属有点暴殄天物。
多问“为什么”,保持好奇心,你的生活也许就会因此而不同。
《如是我闻》
5%的人在思考,10%的人认为他们在思考,而另外85%的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
——爱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