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几年前,大连艺术学院陈世斌教授去厦门鼓浪屿写生,给我带了一本书叫《鼓浪屿》。这本书图文并茂,向世人推荐鼓浪屿。陈教授鼓励我,你可以写一本书就叫《太阳沟》。这多年,我一直在研究旅顺近代史,研究太阳沟,零星地写了几篇小文章发在报刊杂志社,但始终没有能力出书。
鼓浪屿全貌(源自网络))
在这本书的感召下,2019年1月,我去鼓浪屿做了一次实地考察。当时感觉是两地差别太悬殊了,不在一个档次上。2019年5月,接受辽宁电视台采访,在罗公馆旧址门前一个很有思想的年轻女记者问我,旅顺太阳沟可不可以称作东北的“鼓浪屿”?这简单的一问,再次勾起我对厦门鼓浪屿和旅顺太阳沟的对比思考,我们相同点是什么?我们优劣势在哪里?
从地理环境看鼓浪屿是一个岛屿,旅顺处在半岛上,距海边都很近;从老建筑分布来看鼓浪屿集中在一个“屿”上,而太阳沟老建筑群聚集在一条“沟”里,相对都很集中;从老建筑的保护情况看鼓浪屿保护利用的非常好,而我们由于受产权等诸多因素影响,一些老建筑在一片保护声中走向衰败;从老建筑本身的用途来看,鼓浪屿的建筑大都是海外华侨留下的西式别墅,而旅顺太阳沟的老建筑分类比较复杂,有私人宅邸,部队营房,学校旧址、更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官衙;从旅游的线路看,鼓浪屿是环岛游,太阳沟是一个点上局部游;从人气来看,鼓浪屿的游客可谓川流不息,摩肩接踵,为了保持小岛上的安静,旅游团互不干扰,登岛游客必须全部租戴耳麦,太阳沟游人稀少,非常冷清,除了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有些游客,别的地方根本没有游人。再就是看樱花赏黄叶季节性来人热闹几天外,根本就没有人气。没有人气,还谈什么发展和商机?鼓浪屿的商业氛围,与太阳沟是天地相差。鼓浪屿商业街上,买一支土耳其冰淇凌要排几十米长的队伍,太阳沟银杏大道上,一个卖棉花糖的,老半天没人问津。总体来看,太阳沟的建筑规模,异国风情绝不亚于鼓浪屿,太阳沟的文化内涵,艺术氛围一点不比鼓浪屿逊色。特别是发生在太阳沟的三大事件:关东军司令部里策划九一八事变,大和旅馆里筹建伪满洲国,肃亲王府里密谋满蒙独立运动,这些绝不是鼓浪屿所能相比较的。
前几年,大连一个朋友在太阳沟街上对我说,在这里开车真受。我以为是太阳沟路好,感到挺自豪的。他说,不是路好,是人少、车少。
今年4月的一天,我作为旅顺博物馆的专家志愿者,给外来游客做讲解。有一件小事情对我触动很大,一群外地游客参观博物馆之后游兴未尽,问馆里的售书人,我们想参观太阳沟老建筑有导游的吗?回答是没有。那群人悻悻地走开了。据我所知,介绍太阳沟老建筑群,讲太阳沟的故事,真的没有导游,更没有专业的导游。
旅顺太阳沟(源自网络)
如何改变目前的现状?我想以下几点可供相关部门做参考:一是要扶持本土热心于近代史研究人员做深入调研、出书、立说。要把历史的真实性与知识的趣味性有机结合,要能吸引读者。避免低俗的戏说,无妄的胡说。让游人带走一本正式出版发行的《太阳沟》,为旅顺大旅游做好材料储备。二是要培训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导游队伍,讲好太阳沟的故事,为旅顺的大旅游做好人才储备。三是开创《太阳沟论坛》,定期进行研讨、交流。《金州大讲堂》的经验值得借鉴,旅顺的《军港潮声》已坚持多年,《太阳沟论坛》应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可以坐在室内听讲,可以到现场参观。以上几点,不是修复太阳沟老建筑,不需要花很多的钱。有些事情,不但要想,关键是要干。由刘圣君作主编,王珍仁、李华家任执行主编,长达600余页的《旅顺史地论谭》一书,2020年,将与读者见面。
法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说过——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我们准备好了吗?
2019年1月本文作者在鼓浪屿考察(苏桂菊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