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三七二十一”
谢国芳
在传统观念里,“七”为不祥之数。旧时人死后每七天为一祭,直到四十九天为止,如:头七、二七、三七……;古代婚姻生活中,有七出(或曰七去、七弃),即站在男方立场的七种休妻理由: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有恶疾、口多言、窃盗;风俗有“七不出,八不归”;益阳话读“绝”为“七”,如绝代、出绝哒、绝崽种等词,其中的“绝”都是无后之义;佛教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基督教有七宗罪:饕餮、好色、贪婪、愤怒、懒惰、嫉妒、骄傲……“七”多不祥之义,而一旦全然不顾这些,毅然决然的去做某事,就是“不管七”。至于“三”与“二十一”,不过是从乘法口诀借来,让语势顺口、爽口,利于显示说话者的气势来。
“不管三七二十一”最早为吴方言,后流传全国。明代成书的话本小说《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里不是烟花巷,又不是小娘儿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顿拳头打得你满地爬。”
益阳人说这个话,褒贬皆可用。果断、勇敢时,它是褒义;莽撞、无理时,它是贬义。因为多是自己行动时说这话,皆是肯定自己行为的,不过于客观上会产生出截然不同的结果来。